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
刘克庄
世味浇漓酒趣深,
对花无客亦孤斟。
饥来肯羡乞墦食,
贫杀不贪谀墓金。
耄齿未妨师抑戒,
高谭何似守规箴。
吾今会得逍遥义,
懒访曹溪同少林。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味道如酒般浓厚而深远,
对着花却没有客人,只能自己孤独地斟酒。
饥饿时尚且不羡慕乞讨的食物,
贫穷至极却不贪图谄媚的墓地金钱。
年老的身躯并未妨碍我向师学习和自我约束,
高谈阔论又怎能比得上遵守规矩的箴言?
如今我终于领悟了逍遥的道理,
懒得去拜访曹溪同少林的佛教圣地。
注释:
- 浇漓:形容酒味浓郁、流畅。
- 孤斟:独自斟酒,表达孤独之感。
- 墦食:乞讨的食物,指为生存而乞求的食物。
- 贫杀:形容极度贫穷。
- 耄齿:年老的样子。
- 高谭:高谈阔论,指空洞的议论。
- 曹溪、少林:佛教名寺,象征修行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高,号青原,宋代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风清新高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年代。诗人身处困境,却以洒脱的态度面对现实,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是刘克庄在经历了波折与困顿后,所表达的对生命与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酒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醇厚与复杂,酒成为了人世间百味的象征。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以及在无客的情况下仍然对花斟酒,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从容与淡然。接着,通过饥饿和贫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物质的无欲无求,他更看重精神上的富足。年老之际,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自我约束。
最后,诗人通过“逍遥义”的领悟,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似乎对追求名声与地位感到厌倦,宁愿在内心寻找安宁与自由。这种洒脱的态度,正是对人世间纷扰的超然与置身事外,使得整首诗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味浇漓酒趣深:世间的滋味好似浓烈的酒,意味深长。
- 对花无客亦孤斟:面对花卉无客来访,诗人只能自斟自饮,感到孤独。
- 饥来肯羡乞墦食:即使饥饿,也不羡慕乞讨的食物,展现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 贫杀不贪谀墓金:即使贫穷至极,也不贪图谄媚之金,强调内心的高洁。
- 耄齿未妨师抑戒:年老的身躯并未妨碍追求知识与自我约束。
- 高谭何似守规箴:高谈阔论不如遵循规矩的忠告。
- 吾今会得逍遥义:如今终于领悟到逍遥的道理,表明内心的释然。
- 懒访曹溪同少林:不再渴求去佛教圣地修行,体现出一种自我满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酒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滋味与经历。
- 对仗:如“饥来肯羡乞墦食,贫杀不贪谀墓金”,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内心修行的重视,强调自由与逍遥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生活的滋味。
- 花:象征美好与孤独。
- 饥饿:象征对物质的无欲。
- 贫穷:象征精神的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溪”指的是哪个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
“世味浇漓酒趣深”中的“浇漓” 是指什么? A. 浓烈
B. 清淡
C. 甜美 -
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态度是: A. 贪婪
B. 无欲
C. 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自然与心境的结合。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再和》与李白的《将进酒》:
- 主题:前者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淡泊,后者则表现出对饮酒的豪情与狂放。
- 情感基调:刘克庄的诗显得更加沉稳内敛,而李白则是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