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帘听 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
时间: 2025-01-01 11:5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
黄絁新作瑶妃侣。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
无一语。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
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
想他墙内,新愁万缕。
伊知否。
隔墙一般悽楚。
白话文翻译:
十年间在画楼中看烟月,凝神思念归处何方。
新作的黄绢衣裳,如同瑶妃的伴侣。
心中怅惘,面对此刻碧海茫茫,琼楼却是清冷苦涩。
一句话也说不出。
轻轻掩上纱窗,低垂着雁柱,把我的情感倾诉。
那妆楼一座,红粉墙围绕着。
歌声却偏偏透过红墙飘来。
我想他在墙内,愁绪万千。
难道你知道吗?
隔着墙壁,心情也是一样的悲伤。
注释:
- 黄絁:一种古代的轻柔的丝绸,常用于女子衣物。
- 瑶妃: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女子,象征着美好和柔情。
- 琼楼:指精致的楼阁,常用来形容女子的闺房。
- 雁柱:指的是窗前的装饰,形如雁的柱子,带有一种柔美的意象。
- 妆楼:指女子打扮的地方,象征着女子的生活空间。
典故解析:
“瑶妃”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着美丽和优雅,是许多文人歌颂的对象。诗中提到的“妆楼”则是古代女子生活、情感的寄托之地,常常承载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风景。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之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隔帘听》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当下境遇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十载画楼烟月”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场景中,诗人对那段时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黄绁新作瑶妃侣的描写,既体现了美的存在,又暗含了怀念的情绪。
在“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一节,诗人用海的广阔与楼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心中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惆怅。诗的最后,隔墙的歌声与愁绪,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虽近在咫尺,却难以传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回忆过去十年在画楼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心中充满思索,归属感缺失。
- “黄絁新作瑶妃侣。”:新作的黄绢衣物如同瑶妃的伴侣,展现出一种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形象。
-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面对广阔的碧海和清冷的琼楼,感到无尽的惆怅与苦涩。
- “无一语。”:心中苦闷,无话可说。
-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轻轻掩上窗帘,把自己的情感倾诉给窗外的景色。
- “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描写了一个女子打扮的空间,象征着美丽和柔情。
- “歌声偏透红墙去。”:歌声穿透红墙,象征着情感的传递。
- “想他墙内,新愁万缕。”:在墙内的人心中也有无尽的新愁。
- “伊知否。”:质问对方是否知道这些情感。
- “隔墙一般悽楚。”:虽隔着一道墙,心情却是一致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绁衣物比作瑶妃的伴侣,传达出对美的向往。
- 对仗:如“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歌声似乎有生命般透过墙壁,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现实苦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画楼: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记忆。
- 黄絁:代表了美与优雅,承载着对过往的怀念。
- 琼楼:暗示清冷与孤独,反映了内心的苦闷。
- 歌声: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传递,尽管隔着墙壁,情感依旧在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絁”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衣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
诗中“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期待
C. 忧伤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妆楼”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女子的生活空间
C. 战斗的地方
D. 富贵的家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维崧的《隔帘听》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都涉及到对月亮的描写,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维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