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0:35:26意思解释
解语花二首 其一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原文展示:
湘帘斗影,翠管留春,恨谱翻都遍。
殢人星眼,无言处不比往时相见。
檀槽自暖,弄娇小乍弹还倦。
知几时桐叶秋风,暗替团圞扇。
听取清歌宛转。
觅微云山外,离绪难遣。
蕙心清浅,无由托上例乱红波捲。
珠尘梦短。
问何处露华能恋。
应共收碎佩丛铃,写人骚兰怨。
白话文翻译:
湘帘下的影子在斗争,翠色的管乐器留住了春天,心中的惆怅已无处不在。
那星眼让人沉醉,却在无言中和往昔相见时无法相比。
檀木的琴槽自然而温暖,轻轻弹奏着,娇媚的小曲一时又显得疲倦。
不知道什么时候,桐叶在秋风中摇曳,暗中替我扇动着团扇。
我听着清丽的歌声缠绵,
在寻觅那微云在山外,思绪却无法放下。
蕙草的心清浅,无法托付那些纷乱的红波卷。
珠尘的梦短促,
不知何处的露华能让我留恋。
应该一起收集那零碎的佩带和丛铃,写下人间的骚兰怨。
注释:
- 湘帘: 指湘江的帘幕,象征着江南的美丽与柔情。
- 翠管: 翠绿色的乐器,常用来比喻音乐的优雅。
- 殢人: 令人沉醉的意思。
- 檀槽: 琴的部分,象征着音乐的温暖。
- 蕙心: 蕙草的心,象征纯洁的情感。
- 露华: 露水与花的结合,象征美好的爱情或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律诗和词为主,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情和生活的细节,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惆怅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正值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替的时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解语花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湘帘斗影”与“翠管留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恨谱翻都遍”则暗示了心中无尽的惆怅与失落。诗人通过音乐、自然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檀槽自暖,弄娇小乍弹还倦”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却又夹杂着一种疲倦,似乎在暗示感情的复杂与波折。而“蕙心清浅,无由托上例乱红波捲”则表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无奈与不知所措,蕙草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却又因环境的复杂而无法寄托。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爱情的怨念,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慈铭作为诗人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帘斗影,翠管留春: 描述春天的美丽和音乐的优雅。
- 恨谱翻都遍: 表达对往事的惆怅与怀念。
- 殢人星眼,无言处不比往时相见: 描写对眼中所见之物的沉醉,却又无法与以前的相见相比。
- 檀槽自暖,弄娇小乍弹还倦: 通过音乐描绘情感的温暖与疲倦。
- 知几时桐叶秋风,暗替团圞扇: 蕴含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暗示。
- 听取清歌宛转: 让人沉醉的歌声。
- 觅微云山外,离绪难遣: 寻找远方的景色,却难以抛弃思绪。
- 蕙心清浅,无由托上例乱红波捲: 蕙草的纯洁心境无法寄托复杂情感。
- 珠尘梦短: 梦境短暂而美好。
- 问何处露华能恋: 询问何处可以留恋与爱。
- 应共收碎佩丛铃,写人骚兰怨: 表达对人世间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 “湘帘”、“翠管”均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征。
- 拟人: “檀槽自暖”赋予琴槽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求,反映了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帘: 代表江南的柔情与美丽。
- 翠管: 音乐的象征,代表优雅与情感。
- 蕙心: 纯洁爱情的象征。
- 珠尘梦: 代表短暂而美好的幻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管”代表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音乐的象征
- C. 一种饮品
- 答案: B
-
“殢人星眼”中的“殢人”是什么意思?
- A. 令人沉醉
- B. 令人愤怒
- C. 令人快乐
- 答案: A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
- A. 珠尘
- B. 蕙心
- C. 桐叶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李慈铭的诗更侧重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情感的纠葛,而李清照则更直接表达了离愁别绪,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慈铭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