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

时间: 2025-01-19 20:06:33

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

山好只因人化石,

地灵曾有剑为龙。

官辞凤阙频经岁,家住峨嵋第几峰。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云春水两溶溶,
倚郭楼台晚翠浓。
山好只因人化石,
地灵曾有剑为龙。
官辞凤阙频经岁,
家住峨嵋第几峰。
王粲不知多少恨,
夕阳吟断一声钟。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云和水互相融洽,
倚靠着城郭的楼台,在晚霞中显得翠色浓郁。
山的美好只是因为人们的雕刻,
而这片土地灵气曾经有剑化作龙。
离开了宫阙的官员,岁月如流,频频回首,
我家住在峨眉山上,不知有多少峰峦。
王粲心中有多少遗恨,
夕阳西下,钟声响起,似乎吟断了他的忧伤。

注释:

  • 溶溶:形容水流动的样子,轻柔而清澈。
  • 倚郭:依靠城壁,形容楼台位置。
  • 晚翠:傍晚的绿意,形容自然景色的美。
  • 化石:指人类的雕刻或修饰使山变得美丽。
  • 剑为龙:指地灵的传说,象征地的神秘与力量。
  • 凤阙:指皇宫的高阔之处,象征官职的尊贵。
  • 峨眉:指峨眉山,著名的山脉,象征自然之美。
  • 王粲:东汉末年的诗人,以悲伤之诗著称。
  • 夕阳吟断:象征夕阳西下时的哀伤,钟声如同情感的终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7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以婉约细腻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云》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描绘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思索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云》以春天的云水为引子,描绘出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间浮华的反思。首联的“春云春水”描绘出春天的柔美,给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倚郭楼台”和“晚翠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依山傍水的宁静氛围,仿佛可以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中间的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与人文的思考,“山好只因人化石”暗示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关系,暗藏着对人类影响自然的感慨。而“地灵曾有剑为龙”更是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说,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后四句则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繁华,感慨岁月的流逝。他在官场的辞职与对峨眉山的眷恋,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最后以“夕阳吟断一声钟”结尾,钟声如同人生的终结,给人以深沉的惆怅与思索。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韦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云春水两溶溶:春天的云与水互相交融,描绘出春日的温柔景象。
  2. 倚郭楼台晚翠浓:依靠城郭的楼台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
  3. 山好只因人化石:美丽的山只是因为人们的雕刻与修饰而成。
  4. 地灵曾有剑为龙:土地灵气曾经被神话传说中的剑化为龙,象征着自然的神秘。
  5. 官辞凤阙频经岁:离开了宫阙的官员,岁月不断流逝,感慨难免。
  6. 家住峨嵋第几峰:我家住在峨眉山上,不知有多少峰峦,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7. 王粲不知多少恨:王粲心中有着无尽的遗恨,表明对往昔的追忆与惆怅。
  8. 夕阳吟断一声钟:夕阳西下,钟声响起,似乎吟断了他的忧伤,给人以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比作“龙”,寓意深刻,体现了自然与神话的结合。
  • 拟人:通过“夕阳吟断”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春云春水”与“官辞凤阙”,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引发对人世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思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云: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晚翠: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剑与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的传说。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阙”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皇宫
    • B. 高山
    • C. 湖泊
    • D. 森林
  2. “夕阳吟断一声钟”中的“吟断”是什么意思?

    • A. 歌唱
    • B. 中断
    • C. 哭泣
    • D. 欢笑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深入思考和向往
    • C. 只关心利益
    • D. 完全拒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韦庄的《春云》与杜甫的《春望》均通过自然描绘引发对人生的思索,但韦庄更加细腻、情感丰富,而杜甫则在历史的沉重感中透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文集》
  • 《唐代诗歌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