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兴四首》

时间: 2024-09-19 21:32:00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

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

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

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杂兴四首 张耒 〔宋代〕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 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 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 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

白话文翻译:

隔着墙的泉水下是东溪,细小的水流涓涓流入我的池塘。 寒竹发出的声音像笙箫一样,古槐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姿态依旧。 果实悬挂在幽静的栏杆上,刚刚成熟,藤蔓越过空墙,翠绿的叶子快要垂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野趣的喜爱越来越深,因此应该保持寂寞,害怕被人知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涓涓:细小的水流。
  • 笙箫:古代的乐器,这里比喻寒竹的声音。
  • 寒竹:指在寒冷环境中生长的竹子。
  • 古槐:古老的槐树。
  • 幽槛:幽静的栏杆。
  • 朱初熟:指果实刚刚成熟,颜色为红色。
  • 蔓度:藤蔓越过。
  • 翠欲垂:翠绿的叶子快要垂下。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野趣的喜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诗中“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描绘了宁静的水景,而“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则通过声音和姿态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音乐和历史的韵味。后两句“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进一步以色彩和形态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生机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最后一句“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则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野趣的喜爱愈发深厚,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描绘了诗人居所附近的水景,通过“隔墙”和“细溜涓涓”的描写,展现了水流的宁静和细腻。
  2. “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通过比喻和拟人,赋予了寒竹和古槐以音乐和历史的韵味,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历史的沉淀。
  3. “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以色彩和形态的变化,描绘了夏日的果实和藤蔓,展现了生机和诗人的闲适心境。
  4. “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野趣的喜爱愈发深厚,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部笙箫寒竹响”,将寒竹的声音比喻为笙箫的音乐。
  • 拟人:如“百年风雨古槐姿”,赋予古槐以人的姿态和经历。
  • 对仗:如“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通过色彩和形态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活的闲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象征着宁静和纯净。
  • 寒竹:象征着坚韧和清高。
  • 古槐:象征着历史和沉稳。
  • 果实: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 藤蔓:象征着生命力和延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部笙箫寒竹响”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百年风雨古槐姿”中的“古槐”象征着什么? A. 历史和沉稳 B. 生命力和延伸 C. 成熟和收获 答案:A

  3. 诗中“野趣转深身愈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野趣的喜爱愈发深厚 B. 对世俗的疏离感 C. 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夏日杂兴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对野趣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营造和对禅意的体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