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瘠久荒芜,驱童且荷锄。
诛茅仍遣瘴,汲水旋栽蔬。
瓟酱调应晚,莼羹兴渐疏。
秋高宜日涉,不必问丹书。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长时间贫瘠荒凉,驱赶小孩,一起拿着锄头干活。
砍掉杂草仍然要防瘴气,汲水后迅速栽种蔬菜。
晚餐时酱料的调配也简单,莼菜羹的兴致渐渐减少。
秋天高空明朗,适合出游,不必再去问那本丹书。
注释
- 地瘠:土地贫瘠。
- 驱童:驱赶孩子,指让他们一起干农活。
- 荷锄:手持锄头,表示耕作。
- 诛茅:砍掉杂草。
- 瘴:指瘴气,湿热的气候或瘴气。
- 汲水:打水。
- 旋栽:迅速种植。
- 瓟酱:指酱料。
- 莼羹:莼菜羹,一种汤菜。
- 丹书:指古代的典籍或书籍,常用来指代命理或预言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约1100年-约1150年),字景升,号梦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才闻名,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展现出对自然和农耕文化的热爱。洪皓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浈阳寓居》是洪皓在南宋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在乡村隐居时的生活状态。此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浈阳寓居》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首句“地瘠久荒芜”便勾画出了土地的贫瘠,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的艰辛。诗中的“驱童且荷锄”表现出一种劳动的景象,诗人不仅参与务农,还引导孩子们一起劳动,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责任感。
接下来的“诛茅仍遣瘴,汲水旋栽蔬”则是描述了农作过程中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土地改造的努力和对生活的坚持。尽管环境艰难,诗人仍然勤劳地追求生计,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瓟酱调应晚,莼羹兴渐疏”则隐含着对生活简单化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繁忙与简单也随之变化。最后“秋高宜日涉,不必问丹书”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强调了自然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性,诗人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享受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瘠久荒芜:土壤长时间贫瘠,导致荒芜。
- 驱童且荷锄:让孩子们一起劳动,拿着锄头耕作。
- 诛茅仍遣瘴:砍掉杂草,但仍要防范瘴气的侵袭。
- 汲水旋栽蔬:打水后立即栽种蔬菜。
- 瓟酱调应晚:晚餐的调味酱料也简单。
- 莼羹兴渐疏:莼菜羹的热情渐渐减退。
- 秋高宜日涉:秋天高空明朗,适合出游。
- 不必问丹书:不需要再去询问那些古老的书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驱童且荷锄”与“诛茅仍遣瘴”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通过“丹书”隐喻古籍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满足。诗人通过简单的劳动与生活场景,反映了对自然、劳动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土地:象征着生存与繁荣,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
- 锄头:象征着劳作与勤奋,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
- 酱料与羹: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朴实,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驱童”指的是什么? A. 驱赶动物
B. 让孩子们一起干活
C. 让孩子们玩耍 -
“秋高宜日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读书
B. 旅行
C. 劳作 -
诗中提到的“丹书”象征什么? A. 书籍
B. 理想与现实
C. 食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浈阳寓居》都描绘了隐居田园的生活,陶渊明以更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展现对自然的向往,而洪皓则更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辛勤劳动与简单快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选注与解读宋代诗词的经典书籍。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研究古代诗词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