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阳幙
梅尧臣
废囿孝王国,离宫天子都。
古今虽且异,文物未尝无。
族有栽槐美,名得得桂殊。
应闻汉丞相,待士倒樽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正卿即将赴任睢阳的祝福与感慨。诗中提到,昔日的孝王国已废弃,离宫的天子也已迁都。虽然古今事态不同,但文物的传承却从未中断。王族中有栽种槐树,并以此为名,享受着不同寻常的桂冠。相信他能听到汉丞相的盛名,待士如同倒酒一般热情。
注释
- 废囿:指废弃的园囿,象征衰落的国家。
- 孝王国:指历史上的孝王,特指某个具体的国家。
- 古今: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 文物:文化和物质遗产。
- 族有栽槐美:王族中有栽种的美好树木,象征荣耀。
- 汉丞相:指汉朝的丞相,象征着权威和地位。
- 倒樽壶:比喻热情好客,象征对士人的重视和礼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诗人,官至右司员外郎。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相结合,表达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为王正卿送行之际,正值宋代社会动荡,政治环境复杂。诗中通过回顾历史与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文化的关切。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开头两句通过对历史的追忆,指出了孝王国的衰落和天子都的迁移,暗示了国家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诗人强调虽然古今不同,但文化的传承与文物的存在依然保持着连续性,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王族的荣光,表达了对王正卿未来的美好祝愿,寓意他将如历史上的丞相一般受到重视,展现了对士人的尊重与期待。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囿孝王国:开篇即以历史背景引入,表明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叹息。
- 离宫天子都:强调天子迁都,象征着权力与中心的转移,隐含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古今虽且异:这一句引入时间的对比,强调尽管历史改变,但文化的根基未曾改变。
- 文物未尝无:文化的传承是诗人反复提及的主题,代表着一种希望与延续。
- 族有栽槐美:通过描绘王族的盛景,传达出对未来的期望与美好。
- 名得得桂殊:暗示王正卿将会取得显赫的地位,象征着荣耀。
- 应闻汉丞相:历史典故的引用,点明王正卿将受到重视与尊重。
- 待士倒樽壶:以热情好客的方式表达对士人的礼遇,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凸显时代的变迁。
- 典故:运用历史典故增强诗歌的文化深度。
- 比喻:如“倒樽壶”,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热情的待客之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尊重与对未来的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士人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囿:象征衰落与失落的国家。
- 文物:承载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 槐树:王族的富贵象征。
- 樽壶:待士的热情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废囿”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辉煌
B. 现在的丰饶
C. 未来的希望 -
“应闻汉丞相”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典故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与警醒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梅尧臣的诗相对比,前者更注重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而梅尧臣则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对比,展现更深层的思考与情感。两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