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一 铁瓮城
原文展示: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
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
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白话文翻译:
将江水挖成池塘,围山筑成城墙。
铁瓮比喻其坚固,金城也无法与之匹敌。
前朝经历了丧乱,曾经的武器轻如锋镝。
漫游古迹时,空自听到渔浦的笛声。
注释:
- 堑:挖掘、开凿,这里指将江水挖成池。
- 增山:增加山岭,造成城墙。
- 铁瓮:比喻城池的坚固,瓮指大器物,象征坚固不摧。
- 金城:用金子打造的城池,这里指坚固的防御。
- 轻锋镝:锋利的箭矢,轻便的武器,表明当时的武器相对脆弱。
- 渔浦笛:渔民在河边吹奏的笛子,代表悠闲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写山水和人事。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徐,梅尧臣通过描写铁瓮城的坚固,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铁瓮城》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坚固的城池形象,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宁。首句通过对江水与山岭的描绘,强调了地形的险要与防御的坚固。接下来的“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中,铁瓮象征着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自信。诗中提到的“前朝经丧乱”,则显示了历史的沧桑,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和平与安宁。最后一句“空听渔浦笛”微妙地表现出诗人对于人世变迁的无奈与感叹,渔浦的笛声不再是战乱中的号角,而是平静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与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堑江以为池:将江水挖成池塘,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环境的改造。
- 增山以为壁:用山作城墙,强调地形的防御性。
- 铁瓮喻其坚:用铁瓮作为坚固的比喻,强调城池的不可摧毁。
- 金城非所敌:即使是用金子建造的城池也无法比拟其坚固。
- 前朝经丧乱:提及历史的动荡,表达对过去的反思。
- 曾是轻锋镝:对比前朝武器的脆弱,突出时代的变迁。
- 览古一徜徉:漫游古迹,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沉思。
- 空听渔浦笛:渔民的笛声象征着宁静与安逸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铁瓮比喻城池的坚固,形象生动。
- 对仗:如“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写坚固的城池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向往和对过去动荡的反思,最终引发对宁静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铁瓮:象征坚固与安全,代表国家的防御力量。
- 金城:象征奢华与坚固,暗喻那些外表华丽但内在脆弱的事物。
- 渔浦笛:象征宁静的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铁瓮”比喻什么?
- A. 黄金
- B. 坚固的防御
- C. 水
-
“前朝经丧乱”中的“丧乱”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乱
- C. 自然灾害
-
诗中提到的“渔浦笛”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宁静生活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梅尧臣: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不羁,常用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个体情感,而梅尧臣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历史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沉稳与深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综合性研究。
- 《梅尧臣集》:梅尧臣的诗作收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