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深晚泛伊川》

时间: 2025-01-17 10:24:49

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远。

稍回溪口风,恣爱云中巘。

水鸟静相依,芦洲蔼将晚。

归路莫言赊,何妨乘月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远。
稍回溪口风,恣爱云中巘。
水鸟静相依,芦洲蔼将晚。
归路莫言赊,何妨乘月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平静的水面上放松地划船,船行不知不觉已远离岸边。微微的风从溪口吹来,令人陶醉于云端的山巅。水鸟静静地依偎在一起,芦苇洲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温暖。归途不必过于担心,何妨在月光下归返呢?


注释

  • 放溜:指放松心情,轻松自在。
  • 平波:指平静的水面。
  • 舟移不知远:船在水中行驶,远离岸边却没有察觉。
  • 稍回:微微地转回。
  • 溪口风:溪流的出口处的风。
  • 恣爱:尽情享受。
  • 云中巘:高耸入云的山巅。
  • 水鸟静相依:水鸟安静地依偎在一起。
  • 芦洲蔼将晚:芦苇丛中的洲岛在傍晚时分显得愈加温暖。
  • 归路莫言赊:归途不必担心拖延。
  • 何妨乘月返:何妨在月光下返回。

典故解析

诗中无明显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乘月返"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宁静氛围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他的诗特点是语言清新,意象朴素,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和希深晚泛伊川》创作于梅尧臣晚年时期,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借景抒情,以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和希深晚泛伊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江河画卷。诗的开头“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远”传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仿佛舟行于静水之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接下来的“稍回溪口风,恣爱云中巘”则以微风和高山的意象,增添了自然的韵味,描绘出一种闲适的意境。随着水鸟的静谧相依和芦洲的傍晚温暖,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气氛。

最后两句“归路莫言赊,何妨乘月返”,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归途的淡然态度,也流露出对夜晚月光的向往,仿佛在说,何必急于回家,何妨在月下徜徉。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正是梅尧臣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自然的一种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放溜下平波:在平静的水面上悠然自得。
  2. 舟移不知远:船只在水中移动,竟不知已经远离。
  3. 稍回溪口风:微微的风从溪流出口吹来,令人感到舒适。
  4. 恣爱云中巘:尽情享受高耸入云的山峰所带来的美丽。
  5. 水鸟静相依:水鸟在宁静中依偎在一起,展现和谐。
  6. 芦洲蔼将晚:傍晚的芦苇洲显得温暖而富有生机。
  7. 归路莫言赊:归途不必担心拖延,放松心情。
  8. 何妨乘月返:何不在月光下返回,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情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水鸟的相依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
  • 对仗:如“放溜”与“舟移”,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渴望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悠闲时光的心情。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对美的追求,是对自然美的一种颂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波: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溪口风:代表自然的轻柔与舒适。
  • 云中巘:象征着高远与理想。
  • 水鸟:象征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 芦洲:代表自然的美好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舟移不知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迷失方向
    • B. 悠然自在
    • C. 担忧归途
  2. “何妨乘月返”意在传达什么?

    • A. 急于回家
    • B. 享受当下
    • C. 担心夜归
  3.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喧嚣
    • B. 安静和谐
    • C. 纷扰复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夜晚的思念与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和希深晚泛伊川》则通过自然景色体现生活的闲适。
  • 《月夜忆舍弟》:诗中通过月亮引发对亲人的思念,与梅尧臣的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梅尧臣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析和鉴赏方法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