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观仲结诸公课会皆勍敌也行就举南宫作此赠》
时间: 2025-01-01 14:4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比观仲结诸公课会皆勍敌也行就举南宫作此赠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文章的末流虽说是科举,但却是东拼西凑的语言,得者自夸,失者感到羞耻,贤者与否往往在其中难分。一官之职生来就像是北辕求适楚,诸君堂堂如万骑将,自然有足够的能力来捉拿敌人。然而,收拾波澜却如同在盆中,怎能不怕蛟龙在水中挣扎呢?随手拈来的都是三昧,何必拘泥于些许的准备。朝夕不停地在书桌前缀缀,珠玉的牵连更让人斗富争奇。谈论如同过秦的古意,赋的题材也有两都的杰出句子。今早次第向我展示,耳边传来震惊的声音。华歆的才华可放在龙头,牧之又岂肯屈居第五?我对虚幻的弦感到痛苦,却没时间与你们一起执旗鼓。请你们不要因为小敌而怯懦,今天的霸主就在此时此举。归来后净化科场的业绩,另立门户于斯文之外。
注释
- 科举:古代中国的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 剽东掠西:形容剽窃他人的成果。
- 贤否:贤能与否的判断。
- 北辕求适楚:比喻方向不对,难以实现目标。
- 华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才华出众。
- 龙头:形容地位高、能力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经历了科举的艰辛,作品多反映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科举考试前夕,反映了作者对科举竞争的深切思考与对功名的冷静分析,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比观仲结诸公课会皆勍敌也行就举南宫作此赠》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下的竞争残酷与人性的复杂。诗中通过对“得者矜夸,失者羞”的描写,清晰地展现了科举制度所带来的心理负担与社会责任。作者以“北辕求适楚”自喻,表达了对科举目标偏离的无奈。
全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通过“蛟龙愁窘步”,形象地传达出在竞争激烈的科举环境中,个体的脆弱与挣扎。诗人对“华歆”的提及,既是对才华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世人对文人地位的渴望。整体上,诗歌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成败的冷静分析,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末流乃科举:开篇即揭示主题,科举是社会的重要途径。
- 剽东掠西何等语:批判当时学术浮躁,缺乏原创性。
- 得者矜夸失者羞:揭示竞争中的心理状态。
- 诸君堂堂万骑将:强调优秀人才的气势。
- 收拾波澜着盆盎:比喻在小环境中难以应对大局。
- 请君勿见小敌怯:劝勉大家勇敢面对挑战。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批判,对人才竞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 科举:象征着社会的竞争与成功。
- 蛟龙:代表潜在的威胁与挑战。
- 宝玉:象征财富与地位。
- 华歆:代表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歆”是指: A. 一位战将
B. 一位文学家
C. 一位政治家 -
诗人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 A. 积极面对
B. 反思批判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反映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杜甫《登高》:表达人生的无奈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作品在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洒脱,而杜甫则显得沉重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论》
- 《科举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