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采石菖蒲
作者:毛滂 〔宋代〕
秋云作伴更谁俱,
颇惯登山不用扶。
笑怪河阳种花手,
杖藜破雨觅菖蒲。
白话文翻译:
在秋云的陪伴下,谁还会和我一起同行呢?
我已经习惯了登山,不需要借助任何东西。
我笑着怪责那河阳的人种花的手艺,
在雨中我依靠着拐杖,寻找菖蒲。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云:秋天的云,象征着季节的变化,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更:更是,表示“更加”。
- 颇惯:很习惯,表示对某种活动的熟悉和适应。
- 杖藜: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老年或病弱。
- 破雨:指在雨中行走,打破雨的阻碍。
典故解析:
- 河阳:河阳是指今河南省南阳地区,历史上以出产美丽的花卉著称。
- 菖蒲:菖蒲是一种水生植物,寓意着清幽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少华,是宋代的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秋天的某次外出中写成,表现了他在雨中采菖蒲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中采石菖蒲》通过描绘在秋天雨中采集菖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秋云作伴更谁俱”引入,给人以孤独的感觉,仿佛在说秋天的云彩是他唯一的伴侣。这种孤独感反映了自然的冷清与人的渺小,但作者并不因此感到无奈,反而表现出一种自信:“颇惯登山不用扶。”这句强调了他独立自强的性格,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世事的坦然。
接着,诗中对“河阳种花手”的调侃,暗示了他对世俗事务的不屑与自得其乐的态度。在雨中寻觅菖蒲,象征着他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随性的洒脱,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淡雅而清新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云作伴更谁俱:在秋天的云朵作伴之下,谁还能陪我一起呢?表达了孤独的心情。
- 颇惯登山不用扶:我已经相当熟悉登山的感觉,甚至不需要任何帮助,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心。
- 笑怪河阳种花手:我对河阳的人种花的技巧感到可笑,暗含对他人追求世俗之美的讽刺。
- 杖藜破雨觅菖蒲:在雨中,我靠着拐杖寻找菖蒲,体现了坚持与追求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笑怪”和“杖藜”,形成一种有节奏感的对比。
- 拟人:秋云仿佛在陪伴,给人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对个人独立精神的强调,以及对世俗事物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云: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季节的转变。
- 菖蒲:清幽的植物,象征高洁与追求。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自然中的独处与内心的追求,构成了诗歌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云作伴更谁俱”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孤独
B. 快乐
C. 恼怒
D. 疲惫 -
"颇惯登山不用扶"中的“颇惯”意思是?
A. 很少
B. 很习惯
C. 不习惯
D. 有点 -
诗人对河阳种花手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无所谓
D. 尊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毛滂的《雨中采石菖蒲》与王维的《山中杂诗》都表现了自然与心境的联系,但毛滂更强调个人的独立精神,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毛滂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