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
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
醉乡冉冉梦游閒,
一夜凉风唤未还。
可是应门无稚子,
双凫仙去定谁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人沉醉于梦乡,悠闲地游荡。一夜之间,凉风唤醒了他,却发现自己依然未能回到现实。门前本应有稚子迎接,但如今却只剩下双凫(指一对野鸭)飞去,谁能再来攀附这份孤独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乡:指醉酒后的梦境,醉意朦胧。
- 冉冉:形容缓慢而逐渐的样子。
- 凉风:指夜晚的微风,带来清凉的感觉。
- 应门:指在家门口迎接客人。
- 稚子:小孩子,指诗人期望的应门之人。
- 双凫:一对野鸭,象征自由和远离尘世的生活。
- 攀:攀附、依附。
典故解析
- 双凫仙去:凫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诗人借此表现自己的孤独与无奈。
- 应门无稚子:在古代,儿童通常是家中活泼的气氛和温暖的象征,诗中提到无稚子,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1115年),字子云,号白云,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常山。他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相聚后感受到的孤独和惆怅。诗人在梦中游荡,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醉梦中的闲适与醒后的孤独,前两句描绘了梦境的惬意,后两句则转向了现实的失落。在梦中,诗人恍若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然而当清风将他唤醒,现实的孤寂便扑面而来。尤其是“可是应门无稚子”,在这一句中,诗人用“稚子”喻指温暖的家庭和孩童的活泼,反衬出他内心的空虚与孤单。最后一句“双凫仙去定谁攀”,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也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追忆。整首诗通过梦与醒的对比,深刻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乡冉冉梦游閒:描绘了梦境的轻松与惬意,诗人在这梦中悠闲地游荡。
- 一夜凉风唤未还:表明了夜晚的清风唤醒了诗人,但他仍未从梦中回到现实。
- 可是应门无稚子:反映出诗人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孤独,门前没有小孩迎接,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双凫仙去定谁攀:双凫象征着自由与远去,诗人感叹自己孤独无依,谁又能来依附于他呢?
修辞手法
- 对比:梦境的悠闲与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孤独感。
- 象征:双凫象征着自由和远离尘世的生活,暗示内心的渴望。
- 拟人:将凉风拟人化,体现出外界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孤独和自由的深刻感悟。诗人在醉梦中体会到的悠闲与清醒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乡: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理想状态。
- 凉风:代表着清醒与现实的触碰。
- 稚子: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亲密。
- 双凫:象征着自由与逃避尘世的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梦与现实的对比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家庭的思念
-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A
-
“醉乡冉冉梦游閒”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 A. 快速
- B. 缓慢
- C. 突然
- D. 平稳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 A. 小动物
- B. 小孩子
- C. 老人
- D. 年轻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毛滂的孤独感相似。
- 《夜泊牛津》:王安石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