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奇峰一叠两叠,乱涧清流浊流。那识高人胜处,閴然心地能幽。
白话文翻译
奇峰重叠,形态各异,溪水流淌,既有清流也有浊流。谁能识得高人的胜境,心中深邃而宁静的地方呢?
注释
- 奇峰:奇特的山峰。
- 一叠两叠:形容山峰重叠,层层叠叠的样子。
- 乱涧:指山间的小溪,流动的水流。
- 清流浊流:清澈的水流和浑浊的水流,形容水的不同状态。
- 那识:谁能知道,表示感叹。
- 高人:指有高深见识的人。
- 胜处:胜境,指优美的地方。
- 閴然:深远而宁静的样子。
- 心地:心境,心理状态。
- 能幽:能够保持宁静,内心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青冈,宋代诗人。其一生经历了社会动荡,诗作多反映其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情的思考。他的作品清新淡雅,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寄题陈良臣颐轩四首》是刘子翚在游览陈良臣的颐轩时创作的,描绘了他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对高人境界的向往。此诗创作时期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高人境界的向往。开篇以“奇峰一叠两叠”入诗,展示了山峦的奇特与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乱涧清流浊流”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暗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那识高人胜处”一句,转而引入对高人境界的思考。诗人感叹,世上少有人能真正领悟到高人的境地,而这种领悟不仅在于外在的自然景观,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深邃。最后一句“閴然心地能幽”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是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生态度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奇峰一叠两叠”:通过描绘山峰的层叠美,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乱涧清流浊流”:描绘溪水的清浊,反映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
- “那识高人胜处”:引入对高人境界的思考,强调对理想的追求。
- “閴然心地能幽”: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追求理想的境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流浊流”,体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境界相联系,形成深刻的哲理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高人境界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奇峰:象征崇高与壮丽,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乱涧: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多变,反映世俗的纷扰。
- 高人:象征智慧与超脱,代表着理想的人生境界。
- 心地能幽: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奇峰一叠两叠”描绘了什么?
- A. 水流
- B. 山峰
- C. 花草
-
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 A. 有高深见识的人
- B. 高大的山
- C. 优秀的诗人
-
诗中提到的“清流浊流”体现了什么?
- A. 颜色
- B. 自然的多样性
- C. 温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生活,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刘子翚《寄题陈良臣颐轩四首》与王维《鹿柴》:前者通过层叠的山峰与溪水表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态度,后者则通过宁静的山居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理想的追求,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刘子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