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复青铜照瘁颜,
耄荒从谏若移山。
只将女子论贤否,
陶母当时亦翦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年老色衰的感慨,镜子再也无法映照出年轻的面容。年迈的人即使受到劝谏,也如同山石一般难以移动。对女人的品德只应以她的贤良与否来评判,陶渊明的母亲当年也是亲自为他剪发。
注释:
- 青铜:指古代的青铜镜,常用来照映容颜。
- 瘁颜:形容因忧愁或衰老而憔悴的面容。
- 耄荒:耄,指年老;荒,形容衰败。
- 从谏:接受劝谏。
- 陶母:指陶渊明的母亲,是古代文学中贤良淑德的象征。
- 翦鬟:剪发,意指剃去头发的行为。
典故解析:
- 陶母:陶渊明(陶潜)的母亲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典型,诗中提到她剪发,意在强调贤良女性的角色与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人事与自然的变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对女性品德与评价日益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反映出作者对女性角色的思考和对自身老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衰老与女性品德的关系。开头用“青铜照瘁颜”引入,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类的脆弱。接下来的“耄荒从谏若移山”则将衰老与劝谏结合,展示了年长者在面对劝导时的固执与无奈。最后两句不仅引入陶母的形象,还提出了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强调贤良的重要性。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比鲜明,情感深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与道德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复青铜照瘁颜”:镜子不再映出美丽的青春面容,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耄荒从谏若移山”:年老的人难以改变,形象地表达了对劝谏的无奈。
- “只将女子论贤否”:评价女性应以品德为准,而非外貌。
- “陶母当时亦翦鬟”:提及陶渊明的母亲,强调贤良的价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衰老比作“青铜镜”的失效,形象而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女性的品德与年华流逝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及对贤良女性的赞扬。
意象分析:
- 青铜镜:象征着青春与美丽的逝去。
- 山石:象征着年长者的顽固与不变。
- 陶母:象征着贤良女性的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铜”指的是什么? A. 铜器
B. 镜子
C. 青色的东西 -
“耄荒”是什么意思? A. 年轻
B. 年老且衰败
C. 美丽 -
陶母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义母
B. 贤良的女性
C. 严厉的母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探讨爱情与时间的流逝。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与年华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子翚的此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涉及到时间与美的主题,但刘子翚更强调女性的品德,而白居易则聚焦于爱情的悲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