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惫坐》

时间: 2025-01-04 08:10:21

如许头颅莫振矜,但寻曲几与枯藤。

余生不直一弹指,此病宁论三折肱。

何处丹房痴候火,谁家筹室强传灯?

本来识字耕夫耳,今乃仍添百不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许头颅莫振矜,但寻曲几与枯藤。
余生不直一弹指,此病宁论三折肱。
何处丹房痴候火,谁家筹室强传灯?
本来识字耕夫耳,今乃仍添百不能。


白话文翻译:

这样的小脑袋,不要过于自负,只是在曲折中寻找几根枯藤。
我这一生不值一弹指的时间,这病又何必去谈三次折肱的痛苦?
哪里有那丹房在痴痴地等待着火呢?谁家在暗中点燃灯光呢?
我本是一个识字的农夫,现在却又增加了无数的不能。


注释:

  • 如许:如此,这样。
  • 头颅:头,指人的聪明才智。
  • 莫振矜:不要自负,不要过于矜持。
  • 曲几与枯藤:指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一些支撑。
  • 余生不直:我的生命不值一提。
  • 弹指:一瞬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 此病宁论三折肱:这病又何必去谈三次折肱的痛苦,意为不值得去计较。
  • 丹房:炼丹的房屋,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痴候火:痴迷地等待着火焰,形容一种无望的期待。
  • 筹室:筹划的房屋,指准备的空间。
  • 识字耕夫:懂得读书的农夫,象征知识的农民。
  • 百不能:无数的不能,指生活中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畴,号梅溪,宋代诗人、词人,擅长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农事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密室惫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生活在动乱中,经历了战乱与失落,感受到人生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密室惫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如许头颅莫振矜”一句,开篇即以自谦的态度,否定了个人的骄傲和自负,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接下来,借用“曲几与枯藤”来表现生命的艰难与脆弱,隐喻了人生的曲折和追求的无奈。

“余生不直一弹指,此病宁论三折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强调了追求理想的痛苦和无意义。后面的“何处丹房痴候火,谁家筹室强传灯”,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对比,暗示着追求理想的迷茫。最后一句“本来识字耕夫耳,今乃仍添百不能”,更是将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农夫,感叹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反映了对社会的无奈与对自身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忧伤而又深刻,寄托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许头颅莫振矜:强调不必自负,应该谦虚。
  2. 但寻曲几与枯藤:在生活的艰难中寻找支撑。
  3. 余生不直一弹指:感叹生命短暂,不值得过于计较。
  4. 此病宁论三折肱:强调痛苦是无意义的。
  5. 何处丹房痴候火:追求理想的无望。
  6. 谁家筹室强传灯: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7. 本来识字耕夫耳:自谦,强调普通身份。
  8. 今乃仍添百不能:对个人能力与社会期望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房”和“灯”比喻理想和知识的追求。
  • 对仗:在句式和词语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以及对生命的无奈与自省,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1. 头颅:象征智慧与自负。
  2. 枯藤:生命的脆弱与困境。
  3. 丹房: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与渴望。
  4. :智慧的象征,代表生活的希望。
  5. 耕夫:象征普通人,反映对社会的真实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如许头颅莫振矜”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自负
    • B. 谦虚
    • C. 骄傲
  2. “余生不直一弹指”中的“弹指”指代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生活的艰难
    • C. 理想的追求
  3. 诗人将自己比作“识字耕夫”,意图表达什么?

    • A. 自谦
    • B. 自豪
    • C. 骄傲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密室惫坐》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显得忧伤,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更深刻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
  3. 《范成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