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清习阁
作者:闻人符 〔宋代〕
原文展示
清晓捲书坐,开帘揖远峰。
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
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在书房里卷起书本,拉开窗帘,向远处的山峰致意。
细腻的云朵在这里停留,带来了滋润,春天的雨水沐浴着大地的容颜。
世间的情味本就淡薄,到了晚年,诗人的忧愁却愈发浓烈。
看着这美丽的溪山,似乎还不够,我又听到了傍晚楼阁的钟声。
注释
- 腻云:形容云彩细腻柔和。
- 膏雨:指滋润的春雨。
- 世味:指世间的情趣、感受。
- 诗愁:指诗人所感受到的忧愁情绪。
- 暮楼钟:指黄昏时分楼阁的钟声。
典故解析
“清晓”与“开帘”描绘的是清晨的宁静与明亮。“腻云留宿润”可联系到古代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闻人符,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常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的清晨,诗人或许正处于对于人生的思考阶段,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愁苦之间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复杂情感的交织。前两句描绘了清晨的书房,诗人卷书坐卧,拉开窗帘,远望青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享受宁静的时光。接下来的“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则通过细腻的云彩和滋润的春雨,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强调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然而,诗人在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内心却涌起了淡淡的忧愁。“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诗人感叹世间的情趣逐渐淡薄,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愁苦却愈加浓烈。最后一句“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又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钟声将他从美好的景色中唤回现实,增添了一份惆怅。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晓捲书坐:清晨的时光,诗人坐在书房里,卷起书本,显示出闲适的状态。
- 开帘揖远峰:拉开窗帘,向远处的山峰致意,表明了对自然的敬重。
- 腻云留宿润:细腻的云彩在天际停留,带来滋润,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膏雨沐春容:春雨滋润着大地,给大自然增添了生气。
- 世味生来薄:感叹世间的情趣本就淡薄。
- 诗愁晚更浓: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的忧愁却更加浓烈。
- 溪山看未足:看着美丽的溪山,似乎还不够满足。
- 还听暮楼钟:钟声响起,把他唤回现实,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腻云”和“膏雨”形象地描绘自然之美。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腻云留宿”。
- 对仗: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清晓: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远峰:代表着目标与追求。
- 腻云、膏雨:表现自然的柔美与滋养。
- 世味:代表着生活的感受。
- 诗愁:象征着艺术家的敏感与忧虑。
- 溪山:自然景色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
- 暮楼钟:时间的象征,暗示生活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描绘自然的景象?
A. 腻云留宿润
B. 世味生来薄
C. 还听暮楼钟 -
“诗愁晚更浓”中的“诗愁”指的是什么?
A. 高兴的情绪
B. 对生活的忧虑
C. 对自然的热爱 -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A. 鸟鸣
B. 暮楼钟
C. 风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对比《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与《题清习阁》的清晨描绘,两者均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晓》更多地侧重于沉醉于春日的宁静,而《题清习阁》则在美景之中流露出诗人的忧愁,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