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声》

时间: 2025-01-04 08:02:13

诚斋老子一皈休,最感蛩声五报秋。

细听蛩声元自乐,人愁却道是他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蛩声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诚斋老子一皈休,
最感蛩声五报秋。
细听蛩声元自乐,
人愁却道是他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诚斋中静心休息,最能感受到蟋蟀的声音传递秋天的气息。仔细倾听蟋蟀的鸣叫,原本是乐趣,然而人们却常常把这声音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注释:

  • 诚斋:诗人自号,表示自己对道理的追求和向往。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寓意道理深刻,超然物外。
  • 蛩声:指蟋蟀的鸣叫声,象征秋天的到来。
  • 五报秋:传达秋天的气息,蟋蟀鸣叫是秋天的象征。

典故解析:

  • 诚斋:是杨万里自号,表明他对道教思想的尊重和向往。
  • 五报秋:古人常用动物鸣叫作为季节变化的标志,蟋蟀鸣叫被视为秋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尤以自然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反映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对自然的感受。蟋蟀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秋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哲思。诗人以“诚斋老子”为引,表现出一种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感悟。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蟋蟀的鸣叫声化为秋天的信使,传达出季节更迭的感慨。诗人细听蟋蟀的声音,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然而却巧妙地转而提到人们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在诗的最后一句“人愁却道是他愁”中,诗人揭示了人们常常将自然的声音与自身的情感相联系,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蟋蟀的声音本应让人感到愉悦,但人们却因生活的烦恼而将其误解为忧愁。这种情感的对立反映了人性的一种脆弱和无奈,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情感的思索。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比与反思,使得简单的自然现象升华为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诚斋老子一皈休”:在诚斋中安静地休息,暗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 “最感蛩声五报秋”:蟋蟀的鸣叫声传递着秋天的气息,感受自然的变化。
    • “细听蛩声元自乐”:仔细倾听蟋蟀的声音,发现其中的乐趣。
    • “人愁却道是他愁”:人们因为自己的愁苦而将自然的声音也解读为忧愁,反映出一种误解。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乐”与“愁”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色彩,让自然更具人性化。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强调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们常常因自身情感而误解自然的声音。

意象分析:

  • 蛩声:象征秋天,同时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
  • :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诚斋”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房间
    • B. 诗人的自号
    • C. 一种植物
  2. “最感蛩声五报秋”中的“蛩声”指的是什么?

    • A. 鸟鸣
    • B. 蟋蟀的声音
    • C. 风声
  3. 诗中提到的“人愁却道是他愁”反映了什么?

    • A. 人们对动物的关心
    • B. 人们常常将自然的声音与自身的情感相联系
    • C. 人们对秋天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唐·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寂静与思乡之情,与杨万里通过蟋蟀鸣叫传达的秋天氛围相呼应,但情感上更为沉重。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豪情与杨万里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