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归去来兮辞》
时间: 2025-01-01 17:52:19归去来兮,平生怀归今得归。
有未归而不怿,岂当怿而更悲。
愧一陶之不若,庶二疏兮可追。
肖令威之归辽,喟物是而人非。
捐水苍兮今佩,反芰制兮昨衣。
恋岂谖夫太紫,分敢踰于少微。
如鹿得草,望绿斯奔。
如鹤出笼,岂复入门。
屦虽未得,而趾故存。
谓予不信,有如泰樽。
月喜予之言归,隤清晖而照颜。
山喜予以出迎,相劳苦其平安。
江喜予而舞波,击碎雪于云关。
纷邻曲之老稚,羌堵墙以来观。
沸里巷之犬鸡,亦喜翁之蚤还。
惊鬓髯之两霜,尚赳赳而桓桓。
归去来兮,半天下以倦游。
饥予驱而予出,奚俟饱而无求。
观一箪之屡空,躬自乐而人忧。
暨一区之草玄,娱羲画与箕畴。
岂慕胥靡,济川作舟。
矧先人之敝庐,有一壑兮一丘。
后千寻兮茂林,前十里兮清流。
耿靡羡而载营,蹇何骛而不休。
已矣乎!
用舍匪吾,行止匪时。
何至啜醨如渔父,何必乎誓墓兮如羲之。
吾行可枉涂,吾止可预期。
应耘耔而端委,犹端委而耘籽。
对天地而一哂,酢风光以千诗。
抵槁茎与朽壳,岂复从詹尹而决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平生怀归今得归。
有未归而不怿,岂当怿而更悲。
愧一陶之不若,庶二疏兮可追。
肖令威之归辽,喟物是而人非。
捐水苍兮今佩,反芰制兮昨衣。
恋岂谖夫太紫,分敢踰于少微。
如鹿得草,望绿斯奔。
如鹤出笼,岂复入门。
屦虽未得,而趾故存。
谓予不信,有如泰樽。
月喜予之言归,隤清晖而照颜。
山喜予以出迎,相劳苦其平安。
江喜予而舞波,击碎雪于云关。
纷邻曲之老稚,羌堵墙以来观。
沸里巷之犬鸡,亦喜翁之蚤还。
惊鬓髯之两霜,尚赳赳而桓桓。
归去来兮,半天下以倦游。
饥予驱而予出,奚俟饱而无求。
观一箪之屡空,躬自乐而人忧。
暨一区之草玄,娱羲画与箕畴。
岂慕胥靡,济川作舟。
矧先人之敝庐,有一壑兮一丘。
后千寻兮茂林,前十里兮清流。
耿靡羡而载营,蹇何骛而不休。
已矣乎!用舍匪吾,行止匪时。
何至啜醨如渔父,何必乎誓墓兮如羲之。
吾行可枉涂,吾止可预期。
应耘耔而端委,犹端委而耘籽。
对天地而一哂,酢风光以千诗。
抵槁茎与朽壳,岂复从詹尹而决疑。
白话文翻译
归去吧,平生对归的渴望如今得以实现。
有些人未归而不愉快,难道应该高兴后又更悲伤吗?
我惭愧于比陶渊明还不如,渴望能追随二疏的踪迹。
想起令威的归乡,感慨物是人非。
抛弃青色的佩饰,如今我只佩戴昨日的衣服。
难道对紫色的眷恋就能忘却吗?敢于超越那遥远的星辰吗?
如同鹿得草,见到绿色便奔跑。
如同鹤出笼,岂能再回到门内?
鞋虽未得,而脚趾仍存。
如果说我不信,那就如同泰山上的酒坛。
月亮因我归来而高兴,照亮清辉映照我的脸。
山因我归来而迎接,辛苦劳作以求平安。
江因我而舞动波涛,击碎云间的雪花。
邻居们的老幼纷纷观望,羌族人自墙后观看。
街巷里的犬鸡,也欢喜老翁归来。
我惊讶于鬓发两边的白霜,仍旧神采奕奕。
归去吧,半个天下我已厌倦游荡。
饥饿驱我而出,何必等到饱足而不求呢?
看那一箪的米屡屡空,自己乐于此而他人忧虑。
在那一区的草地上,娱游于羲和的画中与箕畴的地里。
难道我会羡慕奢华,去做舟船渡水吗?
更何况先人的破庐,有一个深壑与一丘。
后面千寻的茂密树林,前面十里的清流。
我羡慕于此而驻扎,何必追逐而不休?
已矣乎!用舍不是我,行止也不是时。
何必饮酒如渔父,何必誓言如羲之?
我的行程可以随意选择,我的停留也可以预料。
应当耕作而安心,犹如安心而耕作。
对着天地我微笑,酢风光以吟千首诗。
抵挡枯枝与腐壳,岂能再听詹尹的疑问?
注释
- 陶:指陶渊明,东晋的隐士诗人,以归隐田园著称。
- 二疏:指的是汉代的疏广和疏通,形容隐居生活。
- 令威:指令狐冲,隐居于辽东。
- 羲和:传说中的日神,代表光明与希望。
- 詹尹:古代风水师,象征着迷信与疑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约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主张自然主义,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极具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归隐田园、追求宁静生活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喧嚣的厌倦,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一首表达归隐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陶渊明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便直截了当地表达归去的决心,接着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以及人际关系的温暖。
杨万里在诗中用“如鹿得草,望绿斯奔”形象地比喻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以“饥予驱而予出”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放弃,强调了精神的追求。通过描绘月、山、江的热情迎接,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还有对邻里、家禽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温暖而亲切的生活氛围,诗人对乡土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结尾部分,诗人以“抵槁茎与朽壳”的比喻,表现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自我内心的追求,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杨万里的诗歌特点,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去来兮,平生怀归今得归:表达了诗人一生对归隐的渴望,如今终于得以返回。
- 有未归而不怿,岂当怿而更悲:即使未归也不应感到愉快,更不应在高兴时又感到悲伤。
- 愧一陶之不若:感到自己不如陶渊明,渴望追随他的隐居生活。
- 肖令威之归辽:想起令威的归乡,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 如鹿得草,望绿斯奔:比喻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像鹿见到草一般奔向绿色的田园。
- 屦虽未得,而趾故存:虽然鞋子还未得到,但我的脚趾仍然存在,象征着他仍旧在追求的途中。
- 何至啜醨如渔父,何必乎誓墓兮如羲之:质问自己为何要像渔父一样饮酒,何必像羲之那样誓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鹿得草”形象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的形式,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喧嚣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生态度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鹤:象征自由与自然。
- 月、山、江:代表自然之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邻里、犬鸡:表现出乡土生活的温情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所比较的隐士是? A. 王维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如鹿得草”比喻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C. 对前途的迷茫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杨万里此诗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的理想,而杨万里则结合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宋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