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玠户曹之广德军》
时间: 2025-01-01 13:0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朱玠户曹之广德军
南方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呵路衢。
君今五十始作掾,手板青袍非壮图。
况来桐汭水上城,折腰强颜休叹吁。
城西古祠能致雨,岁不有旱民无逋。
民乐未央君可娱,旧俗不与吾乡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南方青年在读书后得到官职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朱玠的送别情感。诗中提到,年轻人在南方读书后常常能在官场上得到职位,而朱玠在五十岁时才开始任职,身穿青袍,这与年轻时的理想有所不同。诗人还提到广德军的城池风景,提醒朱玠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少些叹息。城西的古庙能带来雨水,年年丰收,百姓安乐,朱玠可以在这里享受安宁的生活,传统的习俗与故乡并无二致。
注释:
- 南方小儿:指南方的年轻人或小孩。
- 得官呵路衢:意为获得官职,常常在大路上。
- 君今五十始作掾:指朱玠五十岁时才开始担任低级官职。
- 手板青袍非壮图:手中拿着青色的袍子,暗指官职的象征,不再是壮丽的理想。
- 桐汭水上城:指广德军的地理位置,水边的城市。
- 折腰强颜:指不得不低头强颜欢笑,形容处境的无奈。
- 古祠能致雨:城西的古庙能够带来雨水,象征着丰饶。
- 岁不有旱民无逋:每年不会干旱,百姓生活安逸。
- 未央君可娱:百姓生活美好,君主可以享乐。
- 旧俗不与吾乡殊:传统习俗与我的故乡没有太大差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放翁,晚号青溪居士,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同乡朱玠赴广德军任职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劝诫,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晚年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朱玠户曹之广德军》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朱玠的关心与劝告,展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南方小儿才读书”引入,描绘了南方年轻人读书后频繁获得官职的现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然而,诗人在这里对朱玠的官职却带有一种迟来的惋惜,他年过五十才开始做官,暗含人生的无奈与岁月的流逝。接着,诗人提到广德军的环境,虽是美好的水城,却也让人感受到对生活的无奈与折磨。
后面的描述,比如“古祠能致雨”,通过描绘当地的丰饶与安宁,使朱玠在新任职的地方能享受一段安定的生活。诗人在最后一句“旧俗不与吾乡殊”中,强调了朱玠即使身处异乡,传统习俗也与故乡相近,让他能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这种对故乡与新环境的思考,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祝福,更是对人生的深切反思,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厚情感与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方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呵路衢。”:描写南方年轻人通过读书而获得官职的普遍现象。
- “君今五十始作掾,手板青袍非壮图。”:朱玠五十岁才开始做官,手中拿着青袍,暗示他的人生理想未能如愿以偿。
- “况来桐汭水上城,折腰强颜休叹吁。”:广德军的美丽风景,劝朱玠不要因人生境遇而过于叹息。
- “城西古祠能致雨,岁不有旱民无逋。”:强调当地的丰饶与安宁,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民乐未央君可娱,旧俗不与吾乡殊。”:鼓励朱玠在新环境中享受生活,提醒他传统习俗的相似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往往得官呵路衢”与“岁不有旱民无逋”。
- 比喻:青袍象征着官职,但也蕴含了对理想的失落与无奈。
- 拟人:将古庙与雨水的关系拟人化,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它不仅仅是送别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强调珍惜眼前的幸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袍:象征着官职,也暗示对理想的追求。
- 古祠: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寄托。
- 水城:象征着丰饶与安宁,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南方的小儿通过什么获得官职?
- A. 读书
- B. 交朋友
- C. 旅行
- D. 打猎
-
朱玠多少岁时开始任职?
- A. 40岁
- B. 50岁
- C. 60岁
- D. 70岁
-
诗中提到的“古祠”有什么作用?
- A. 供人观赏
- B. 能致雨
- C. 作为官府
- D. 供人祈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与惜别之情;而梅尧臣的这首诗则更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劝诫,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抒情与景物描写,而梅尧臣的诗则更注重对朋友人生的关怀与现实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