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

时间: 2024-12-29 19:20:50

草衣木食道人高,传得金襴意气豪。

此外已知无别法,刹竿倒处累儿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衣木食道人高,
传得金襴意气豪。
此外已知无别法,
刹竿倒处累儿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穿粗糙衣物、以木食为生的高人,他传承了金色绸缎的豪气和气概。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法门,唯独在寺庙的竿子倒下的地方,显得一片混乱。

注释:

  • 草衣:用草编织的衣服,象征简朴和清贫的生活。
  • 木食:以树木的果实或树皮为食,表示道人的艰苦生活。
  • 道人:指修道之人,常用以指代隐士或修行者。
  • 金襴:金色的丝绸,象征奢华和高贵。
  • 意气豪:指气概豪放,志向高远。
  • 别法:其他的法门或方法。
  • 刹竿:寺庙的竖竿,通常用来悬挂佛教的旗帜。
  • 累儿曹:指小孩,可能暗指寺庙中的杂役或小徒弟。

典故解析:

本诗的“草衣木食”与“金襴意气”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道家思想中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精神追求的高尚。诗中提到的“刹竿”常见于佛教文化,象征着信仰与修行的场所。诗人以此表达冥冥之中的无常与世事的变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如本,宋代高僧,以其诗文传世,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思想的阐释。他的作品多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道理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在宋代,佛教与道教的交融影响了许多文人的思想,释如本作为高僧,可能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感受到世俗的浮华与内心的追求,写下此诗以抒发对真理与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开篇的“草衣木食”不仅描绘了道人清贫的形象,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外在奢华与内心豪气的反差,暗示着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富足,而非物质的堆砌。

而“此外已知无别法”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明了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外在的形式与物质皆显得无足轻重。最后一句的“刹竿倒处累儿曹”则揭示了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世俗的纷扰与挑战,虽有高人之志,亦难免遭遇生活的困扰。

整首诗在简约中透出深邃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心,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衣木食道人高:以简陋的生活方式显示出高人的超然与不拘一格。
    • 传得金襴意气豪:虽外表简朴,内心却豪情万丈,展示出一种精神的富足。
    • 此外已知无别法:在对世俗的超脱中,诗人强调无他法可寻,唯有内心的觉悟。
    • 刹竿倒处累儿曹:暗示修行之路的艰辛,也反映出人世间的无常与混乱。
  • 修辞手法

    • 对比:草衣与金襴的对比,突出内外的反差。
    • 象征:草衣象征清贫,金襴象征奢华,双重象征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道人高洁的生活,传达出对物质的超脱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草衣:象征贫穷与简朴,代表修行者的生活态度。
  • 金襴:象征奢华,反映出世俗的诱惑与物质的追求。
  • 道人:象征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人。
  • 刹竿:代表宗教信仰与修行之地,暗示修行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衣”的意思是: A. 华丽的衣服
    B. 用草编织的衣服
    C. 传统的道袍
    D. 鳞片衣服

  2. “金襴”在诗中象征: A. 贫穷
    B. 冷静
    C. 奢华
    D.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刹竿”主要指: A. 杖
    B. 佛教寺庙的竖竿
    C. 竹竿
    D. 渔竿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呉均的《登岳阳楼》

诗词对比

  • 比较释如本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释如本更偏向于对物质的超脱,而王维则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萃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