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宇多幽意,招寻此共过。
花芬袭委佩,露蔼带松萝。
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
三竿未下榻,不羡夜鸣珂。
白话文翻译:
这座禅寺充满了幽静的意境,邀请我在这里停留。
花香袭来,芬芳如佩饰般迷人,露珠轻洒在松萝之上。
树木苍老,树影如虬龙般盘旋,村庄深处传来牧童的歌声。
虽然三竿日影未曾落下,但我并不羡慕夜晚的鸣珂声。
注释:
- 禅宇:指禅寺,意指其静谧的氛围。
- 幽意:幽静的情趣和意境。
- 芬:芳香。
- 委佩:形容花香如同佩饰一样轻柔。
- 露蔼:露珠如轻雾般笼罩。
- 松萝:松树和藤萝,指寺中自然景观。
- 虬龙影:树的影子蜿蜒如龙。
- 村深牧竖歌:村庄深处传来牧童的歌声。
- 三竿未下榻:三根竿影还未落下,象征日落之前的时光。
- 夜鸣珂:夜晚的铃声,象征着夜的宁静与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用词和意象如“虬龙影”和“夜鸣珂”常见于古诗中,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禅意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昕,明代诗人,其诗风多受禅宗影响,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游历天宁寺时,诗人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寺环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平和的向往。开篇即以“禅宇多幽意”点出主题,强调了禅宗所追求的宁静和深邃。接下来的描述通过香气、露水、树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幽静的氛围,体现了自然景观对人的心灵滋养。
诗中提到的“花芬袭委佩”,展现了花香的轻柔与细腻,仿佛在呼唤人们在此驻足,欣赏自然之美。“树老虬龙影”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树木的苍老与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村深牧竖歌”的描写,更是为整个宁静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牧童的歌声在静谧中悠扬,令人向往。
结尾句“三竿未下榻,不羡夜鸣珂”,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至一种超然的境界,尽管日未落,但他不羡慕夜的美好,显示了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宇多幽意”:禅寺的环境充满了幽静的情趣。
- “招寻此共过”:邀请我在这里逗留。
- “花芬袭委佩”:花香如同佩饰般袭来。
- “露蔼带松萝”:露珠轻轻笼罩在松萝上。
- “树老虬龙影”:老树的影子如虬龙般蜿蜒。
- “村深牧竖歌”:村庄深处传来牧童的歌声。
- “三竿未下榻”:三根竿影尚未落下。
- “不羡夜鸣珂”:不羡慕夜晚的美丽铃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老虬龙影”,将树影比作虬龙,使意象生动。
- 拟人:如“花芬袭委佩”,赋予花香以人性,使其更具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宇: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对禅宗思想的向往。
- 花芬: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芬芳。
- 露蔼: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松萝:自然的古老与生命的延续。
- 虬龙影: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力量。
- 牧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禅宇多幽意”意指什么? A. 嘈杂的环境
B. 幽静的禅寺
C. 热闹的市集 -
“树老虬龙影”中的“虬龙”意象代表什么? A. 年轻
B. 苍老与力量
C. 脆弱 -
诗人对夜鸣珂的态度是? A. 羡慕
B. 不羡慕
C. 厌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结合,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葛昕的诗更强调了禅宗的影响,而王维则融入了更多的道家思想。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 《禅意诗词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