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秋日湖上
作者: 葛昕 〔明代〕
原文展示:
公馀湖畔赏,携仲步虚房。
琴鼓清流碧,杯浮嫩菊黄。
浩源通太液,远嶂抱披香。
曲罢饶佳况,鸣榔夜渡湘。
白话文翻译:
在公馀湖畔游玩赏景,携带着友人漫步于虚房之中。
琴声和鼓声伴随着清澈的湖水,酒杯漂浮在嫩黄的菊花之上。
浩荡的水源通向太液,远处的山峰散发着香气。
乐曲结束后,留下美好的情景,夜晚的渡口传来榔声。
注释:
- 公馀:指公馀湖,湖名。
- 虚房:可理解为空旷的房屋,可能是指湖畔的凉亭或小屋。
- 琴鼓:指乐器,这里形容音乐的美妙。
- 嫩菊:指新开的菊花,象征美丽与芬芳。
- 浩源:指广阔的水源。
- 太液:指太液池,位于北京,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 鸣榔:指打榔声,是一种乐器声。
典故解析:
- 太液:古代帝王游乐之地,象征着富饶和美丽。
- 鸣榔:古人常用乐器作乐,寓意诗人在享受生活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昕,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日,诗人游览湖畔,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记录下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朋友、音乐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秋日湖上》是一首描写秋日湖畔游玩的诗,诗人在清澈湖水旁与友人共赏美景,富有生活气息。全诗意境清新,字句流畅,令人遐想。开头两句“公馀湖畔赏,携仲步虚房”即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宁静优美的湖边。接下来的“琴鼓清流碧,杯浮嫩菊黄”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了秋天的色彩和生机。最后几句则将乐曲终了后的情景与夜晚的渡口声响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馀湖畔赏:在公馀湖畔游玩,描绘出游玩的场景。
- 携仲步虚房:与友人一起在空房中漫步,增添了友谊的温暖。
- 琴鼓清流碧:音乐与湖水的清澈结合,表现出自然与艺术的和谐。
- 杯浮嫩菊黄:酒杯漂浮在嫩黄的菊花上,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欢愉。
- 浩源通太液:水源浩荡连接到太液,展现广阔的自然景观。
- 远嶂抱披香:远山环抱着香气,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曲罢饶佳况:乐曲结束后,留下美好的情形,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鸣榔夜渡湘:夜晚渡口的乐声,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与湖水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如“琴鼓清流碧,杯浮嫩菊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大自然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宁静与广阔。
- 琴鼓:代表音乐与欢乐。
- 菊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诗意。
- 远山:寓意遥远的理想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名是什么?
A. 太液
B. 公馀
C. 湘江 -
诗中“鸣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声
B. 一种饮品
C. 一种植物 -
诗中“杯浮嫩菊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愉
C. 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考。
- 《山中与幽人对酌》: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突出友谊与相聚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