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东升上人
法王来西域,梵刹插东天。
复阁松杉迥,浮图星斗悬。
涛声酬鸟语,云影荫川田。
乙夜无生话,尘心顿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王到达西域,令人感受到一种宏伟的宗教氛围。高耸的梵刹矗立在东天之中,精致的亭阁和松树、杉树在远处显得格外遥远。浮图(塔)如同星辰一般悬挂在空中。涛声与鸟语相应和,云影在川田上投下了阴影。夜晚的宁静使人不再有世俗的言语,心灵的尘埃瞬间消散,感到一阵迷惘。
注释
- 法王:指的是佛教的领袖或高级僧侣。
- 西域:古代对今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称谓。
- 梵刹:指佛教寺庙。
- 复阁:指重重叠叠的楼阁。
- 松杉:松树和杉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浮图:指佛塔。
- 乙夜:指夜晚,可能是指“某个夜晚”。
- 尘心:世俗的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昕,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葛昕对宗教的思考和对西域文化的向往之际,表现了他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宗教场景。开篇的“法王来西域”引入了主题,给人以宗教的庄严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梵刹耸立于东天,象征着高尚的信仰和追求。复阁和松杉的意象则营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暗示着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涛声酬鸟语”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音响的对比和交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最后两句则极具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内心的迷惘,令人深思。
整首诗如同一幅画卷,展现了宗教的崇高与自然的宁静,以及人心的迷惘与追寻,体现了葛昕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王来西域:开篇直接引入主题,法王的到来象征着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 梵刹插东天: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高耸,给人以壮观的视觉冲击。
- 复阁松杉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与幽静的氛围。
- 浮图星斗悬:将宗教建筑与星空相提并论,暗示着宗教的神秘与崇高。
- 涛声酬鸟语: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 云影荫川田:描绘了云影在田野上的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感。
- 乙夜无生话: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超脱世俗的感受。
- 尘心顿惘然:最终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迷惘,反思人心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图星斗悬”,将浮图比作星斗,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如“涛声酬鸟语”,形成了和谐的音律,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意象丰富,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王:象征着智慧与信仰的引导者。
- 梵刹:代表佛教文化的象征,体现出宗教的高尚。
- 涛声:象征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云影:暗示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法王来西域”,法王指的是?
A. 普通僧侣
B. 佛教领袖
C. 政治领袖 -
“涛声酬鸟语”中的“酬”字可以理解为?
A. 回应
B. 追求
C. 遇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赠东升上人》更侧重于宗教与精神层面的探索,而《静夜思》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