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梢柳眼弄春娇,云暖南山腊雪消。 近郭樵渔成野市,远村箫鼓隔溪桥。
白话文翻译:
梅花梢头,柳树新芽,春光妩媚动人, 云层温暖,南山上的腊雪渐渐消融。 城郭附近的樵夫和渔民形成了热闹的集市, 远处的村庄,箫声和鼓声隔着溪桥传来。
注释:
- 梅梢:梅花树的顶端。
- 柳眼:柳树新芽,因其形状似眼,故称。
- 弄春娇:形容春光妩媚动人。
- 南山:泛指南面的山。
- 腊雪:冬天的雪。
- 近郭:靠近城郭。
- 樵渔:樵夫和渔民。
- 野市:野外集市。
- 箫鼓:古代乐器,此处指村庄的乐声。
- 隔溪桥:隔着溪流上的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生活的宁静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娇艳、柳树的新芽、南山的雪融以及村庄的乐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中“梅梢柳眼弄春娇”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景色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云暖南山腊雪消”则进一步以温暖的云层和消融的雪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后两句通过对近郭野市和远村箫鼓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梢柳眼弄春娇:梅花树的顶端和柳树的新芽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妩媚,这里的“弄”字赋予了春天景色以动态美。
- 云暖南山腊雪消:温暖的云层覆盖在南山上,冬天的雪开始融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复苏。
- 近郭樵渔成野市:城郭附近的樵夫和渔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热闹的集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场景。
- 远村箫鼓隔溪桥:远处的村庄传来箫声和鼓声,隔着溪流上的桥,增添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梅梢柳眼弄春娇”中的“弄”字,赋予了春天景色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如“近郭樵渔成野市,远村箫鼓隔溪桥”中的“近郭”与“远村”,“樵渔”与“箫鼓”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意象分析:
- 梅梢、柳眼: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和希望。
- 云暖、腊雪消:春天的气候变化,象征着自然的复苏和万物的生长。
- 樵渔、野市:乡村生活的写照,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区的活力。
- 箫鼓、溪桥: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声音和空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梢柳眼弄春娇”中的“弄”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云暖南山腊雪消”中的“腊雪”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雪 B. 冬天的雪 C. 秋天的雪 D. 夏天的雪
-
诗中“近郭樵渔成野市”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城市的热闹 B. 乡村的宁静 C. 乡村的热闹 D. 城市的宁静
-
“远村箫鼓隔溪桥”中的“箫鼓”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武器 C. 工具 D. 食物
答案:
- B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以春天的江景为背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春三首》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宁静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人文元素,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