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时间: 2024-12-29 18:1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作者: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白话文翻译:
我在巴东三峡时,向西望去,看到明月,想起了峨眉山。
峨眉山的月亮升起,照耀着沧海,伴随着人相隔万里。
在黄鹤楼前,明月洒下白光,忽然见到了来自峨眉的客人。
峨眉山的月亮还在送别你,风把它送到了长安的街陌。
长安的大道横跨九天,峨眉山的月亮照耀着秦川。
金色的狮子坐在高座上,白玉的麈尾在谈论深奥的道理。
我如同浮云飘荡在吴越之间,你却能遇见圣主游历丹阙。
一振高名响彻帝都,归来时再玩弄峨眉的月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东: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三峡: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 映:照耀。
- 沧海:指大海,象征广阔。
典故解析:
- 黄鹤楼:著名古楼,位于武汉,象征离别与思念。
- 丹阙:指皇宫,象征权力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与蜀僧晏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诗中通过月亮的意象,体现了李白对峨眉山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期盼。
诗歌鉴赏: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送别诗。全诗以明月为线索,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思乡情与友谊。开头两句,李白在巴东三峡,看着西边的明月,心中不禁涌起对峨眉山的思念,这种情感通过“忆”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月亮与海的关系,表达了月亮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能够穿越千山万水,长久陪伴友人。
诗中对黄鹤楼的描写,不仅是地理的描摹,更是情感寄托的寄居地。黄鹤楼前的月光,与峨眉山的月亮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时空的交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随着诗意的发展,李白将目光转向长安,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象:长安大道如同天际延展,峨眉山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心灵的相通。
最后两句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李白以“浮云”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而对友人的祝福则把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示了李白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诗人通过地理位置和视角引入思乡之情,明月成为触发怀念的媒介。
-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月亮的光辉象征着友谊的恒久与不变。
-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黄鹤楼作为离别的象征,月光照耀下的相见更显得珍贵。
-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月亮成为送别的使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描绘壮丽的地理景观,象征着人生的广阔。
-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通过描绘华贵的场景,突显了友人所处的高贵身份。
-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自比浮云,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以高名为志,表达了归来的期待与对峨眉月的再度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浮云,表现自由。
- 对仗:如“黄鹤楼前月华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月亮与自然景观,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与友谊,永恒不变。
- 峨眉山: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 黄鹤楼:象征离别与思念。
- 长安:象征繁华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哪一地点思念峨眉山?
A. 长安
B. 巴东三峡
C. 黄鹤楼
D. 吴越 -
诗中“月出峨眉照沧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忧伤
C. 怀念
D. 愤怒 -
“我似浮云殢吴越”中的“浮云”比喻了什么?
A. 自由
B. 忍耐
C. 财富
D. 孤独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此诗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庐山谣》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峨眉山月歌》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