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东山二首
作者: 李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白话文翻译:
已经很久没有去东山了,蔷薇花已经开了几次。
白云依旧随意飘散,明月不知落在谁家。
今天我带着谢妓,长声高歌远离人群。
想要回报东山的朋友,打开窗户,扫去白云。
注释:
- 不向东山久:表示很久没有去东山。
- 蔷薇: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美丽与爱情。
- 白云还自散:白云自由随意地飘散,表现自然的无拘无束。
- 明月落谁家:明月照耀,落在谁的家中,表现对他人的思念。
- 携谢妓:带着谢妓,谢妓是李白的朋友或知音。
- 长啸:高声歌唱,表达内心的豪情。
- 绝人群:远离人群,强调孤独和独特的个性。
- 欲报东山客:想要回报东山的朋友。
典故解析:
- 东山:指代隐居的理想之地,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 白云与明月:在古代诗词中,白云与明月常用以表达孤独与哲思,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月、云等意象。
创作背景:
《忆东山二首》创作于李白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东山的怀念与思考。东山是他理想的隐居之地,诗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忆东山二首》通过简单的日常描绘,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首句“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开启了回忆的序幕,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接下来的“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展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变化,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转折中,诗人从孤独走向一种自我解放,带着知音高歌,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最后一句“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则是对东山朋友的思念与渴望回报的情感,诗人在这句中展现出一种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上则兼具自然与人文,展示了李白典型的豪放与细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向东山久:表达了对东山的怀念,暗示时间的流逝。
- 蔷薇几度花:自然界的规律与变化,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白云还自散:强调自然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反映诗人心境。
- 明月落谁家:引发对他人的思索与孤独感。
- 我今携谢妓:引入人物,展现生活的另一面。
- 长啸绝人群: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与自我表达。
- 欲报东山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回馈的渴望。
- 开关扫白云:象征着希望与理想,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际关系与自然景象相互映衬,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李白对东山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孤独而不失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东山: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追求自由与宁静。
- 蔷薇:象征青春、爱情与美好的时光。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态度。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照亮心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住所
- B. 理想的隐居地
- C. 诗人的家乡
-
“白云还自散”中,白云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无拘束
- B. 友谊的流逝
- C. 时间的流转
-
诗中“携谢妓”意指什么?
- A. 与朋友共饮
- B. 带着知音分享
- C. 批评他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忆东山二首》:前者豪放奔放,后者则更显细腻与思索,展现了李白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