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

时间: 2025-01-17 09:50:53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白话文翻译

苏武被迫留在匈奴,已经十年,始终没有放弃汉朝的节操。
白雁在上林飞翔,空自传递一封书信。
牧羊人身处边疆,苦不堪言,落日西沉,心中归家的念头愈发强烈。
口渴时喝冰冷的月窟水,饥饿时餐食天上的雪。
向东回家的路遥远,向北离开的河桥让人伤感。
他泪流满面,抱着李陵的衣服,相互对视,泪水如血。

注释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汉朝对峙。
  • 汉节:汉朝的标志,象征忠诚。
  • 白雁:象征传递信息的使者。
  • 牧羊:指在边疆放牧的人,暗示艰苦的生活。
  • 月窟:象征寒冷的环境,指月亮的冰冷水源。
  • 天上雪:指极端艰苦的食物来源。
  • 李陵: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因投降匈奴而受到谴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极具个性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和历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流亡生涯中,表达了对苏武忠诚不屈、身处异国的苦闷与思乡之情。苏武是汉朝的忠臣,他在匈奴被俘后,坚守汉节,十年不变,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苏武》描绘了苏武在匈奴艰苦生活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无奈。首句“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直接指出了苏武的身份和境遇,突显出他对汉朝的忠诚。接下来的“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则用白雁这一意象表现了对家国的思念,尽管有书信传递,却无法真正沟通心灵的孤独。

整首诗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苏武的艰难与对汉朝的忠诚形成鲜明对照。诗中“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异乡的困苦,展现了他忍耐与坚持的精神。末尾“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则通过泪水与血的结合,强烈传达出他对李陵的思念与感伤,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点明苏武的地理位置与坚守的精神。
  2.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表示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3.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描绘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归家的绝望。
  4.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展现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困苦。
  5.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表达对归乡遥不可及的痛苦。
  6.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最后的情感高潮,情感的深度与悲痛。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苏武的忠诚与艰苦生活形成对比。
  • 意象:白雁、月窟冰、天上雪等意象传达思乡与艰难的情感。
  • 夸张:泪成血的表述加深了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苏武的经历为线索,主题围绕忠诚与思乡展开,表现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崇高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雁:传递思念与希望。
  • 月窟冰:象征极寒的环境与孤独。
  • 天上雪:暗示艰苦的生活条件。
  • 李陵衣:连接友情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武被迫留在何处?

    • A. 汉朝
    • B. 匈奴
    • C. 东海
    • D. 西域
  2.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友情
    • C. 传递信息
    • D. 离别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于兄弟之情。
  • 《送元二使安西》:侧重于对友人的送别,与《苏武》表达的孤独与思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