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时间: 2025-01-17 10:4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交秋溪水清,历历见其底。
木叶何纷纷,白石复齿齿。
静言寻其幽,萧萧杂葭苇。
水鸟冲人飞,游鱼衔藻起。
转入荒且寒,苔色无乃是。
遥闻渔者歌,前溪暮霞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溪水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飞翔的水鸟,周围的环境宁静而幽深。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白色的石头在水底显得分外清晰。诗人静静地寻找那份幽静,看到萧萧的芦苇丛。水鸟在空中飞翔,游鱼时而从水中跃起衔来水草。溪水逐渐流入荒凉而寒冷的地方,苔藓的颜色显得更加萧瑟。远处传来渔夫的歌声,映衬着前方溪水中的晚霞,染上了紫色的色彩。
注释
- 交秋:交,交替之意;秋,秋天。
- 历历:清晰可见。
- 纷纷:形容落叶飘落的状态。
- 齿齿:形容白石整齐而清晰的样子。
- 幽:幽深、幽静。
- 萧萧:形容风吹动芦苇的声音。
- 衔:含着、叼着。
- 起:浮起、跃出水面。
- 荒且寒:形容环境荒凉而寒冷。
- 苔色:苔藓的颜色。
- 遥闻:远远听到。
- 渔者:捕鱼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写的场景和意象反映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秋季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渊耀,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其诗风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秋水》是在秋季时节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溪水、落叶、飞鸟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哲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重视和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头的“交秋溪水清”一句,以清澈的溪水引入,仿佛让人感受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接着“木叶何纷纷”则将视线转向空中,描绘出秋风中落叶飘零的景象。这种动静结合,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诗中“水鸟冲人飞,游鱼衔藻起”一联,展现了生动的自然生态,水鸟在空中飞舞,游鱼在水中嬉戏,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和谐。接下来的“转入荒且寒,苔色无乃是”则将诗意引向深处,暗示着孤独与寒冷的内心感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遥闻渔者歌,前溪暮霞紫”又将画面拉回,渔者的歌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动人,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交秋溪水清:描绘秋天的溪水很清澈,水面反射着光影。
- 历历见其底:水底的景象清晰可见,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
- 木叶何纷纷:秋天的树叶在风中纷纷落下,显得萧瑟。
- 白石复齿齿:水底的白石显得整齐清晰,给画面增添了细节。
- 静言寻其幽:诗人静静地在寻找那份悠闲与幽静的氛围。
- 萧萧杂葭苇:风吹动芦苇,发出萧萧作响的声音,增添了秋的意境。
- 水鸟冲人飞:水鸟在空中飞翔,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游鱼衔藻起:鱼儿从水中跃起,嘴里叼着水草,展现生动的生态。
- 转入荒且寒:溪水流入荒凉而寒冷的地方,暗示孤独的情感。
- 苔色无乃是:苔藓的颜色显得萧瑟,反映出秋天的凋零。
- 遥闻渔者歌:远处传来渔夫的歌声,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生气。
- 前溪暮霞紫:晚霞映照下的溪水,显得紫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白石复齿齿”形象地描绘水底的清晰景象。
- 拟人:水鸟和游鱼被赋予生动的形象,仿佛在与人互动。
- 对仗:如“水鸟冲人飞,游鱼衔藻起”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溪水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流逝。
- 木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水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 游鱼: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生生不息。
- 苔色:象征着孤独与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交秋溪水清”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水流湍急
B. 水面清澈
C. 水底浑浊 -
“木叶何纷纷”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叶子繁茂
B. 落叶飘零
C. 叶子凋零 -
诗中提到的“遥闻渔者歌”意在表达什么? A. 渔夫的孤独
B. 自然的和谐
C. 渔夫的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行》——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杜甫《山行》: 与《秋水》相比,杜甫的《山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加侧重于表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通过冰冷的江面和孤独的渔翁,表现了更为深沉的孤独感,与《秋水》的清新意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