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矶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52:21

碧山丛丛遮塔晖,苍崖万丈涵苍漪。

西风隔江动高树,山前过帆如鸟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山丛丛遮塔晖,苍崖万丈涵苍漪。
西风隔江动高树,山前过帆如鸟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遮蔽了塔楼的光辉;高耸的苍崖深邃无比,映照着江水的波光。西风轻拂,江水荡漾,树木随风摇摆;远处山前的帆船,仿佛像飞鸟一样掠过。

注释:

  • 碧山:指青翠的山。
  • 塔晖:塔楼的光辉。
  • 苍崖:高耸的岩崖,形容其深邃和雄伟。
  • 万丈:形容极高,也有夸张的意味。
  • :包容、映照。
  • 苍漪:青色的波纹,形容江水的颜色。
  • 西风:指从西面吹来的风。
  • 隔江:在江的对岸。
  • 动高树:树木随风摇动。
  • 过帆:指船只经过,泛舟而行。
  • 如鸟飞:形容船快速而轻盈,像鸟儿飞翔一样。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高树”、“帆”、“飞鸟”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自然的和谐美以及人生的逍遥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孟子,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科学、哲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尤其以《梦溪笔谈》闻名,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创作背景:沈括在其仕途与学术生涯中,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深受自然之美的启发,这首诗正是他在游览慈姥矶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观察与感受。开篇描绘了青山的层叠和高耸的崖壁,塑造出一种巍峨壮丽的画面。诗句中的“遮塔晖”不仅表现了山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接着,诗人通过“西风隔江”描绘了秋天的气息,风吹动的树木和帆船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感,表现了自然的活力和生命的流动。最后,使用“如鸟飞”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船只的轻盈与自由,传达出一种酣畅淋漓的心境。

整首诗语句简练,寓意深远,展现了沈括善于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诗人特质,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风格和对自然的崇敬。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碧山丛丛遮塔晖”:青山重重叠叠,遮蔽了塔楼的光辉,表现出山水的雄伟与人的渺小。
    2. “苍崖万丈涵苍漪”:高耸的崖壁深邃无比,映照着江水的波光,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
    3. “西风隔江动高树”:西风轻拂,江水荡漾,树木随风摇摆,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4. “山前过帆如鸟飞”:远处山前的帆船,犹如飞鸟般轻盈,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最后一句“如鸟飞”使得帆船的轻盈与自由形象化。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风、帆等意象交错,构成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碧山:象征稳重与伟岸,代表自然的雄伟。
  • 苍崖:象征深邃与力量,体现自然的神秘。
  • 高树: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 :象征自由与希望,传达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山丛丛遮塔晖”中的“塔晖”指的是什么?

    • A. 塔的阴影
    • B. 塔楼的光辉
    • C. 塔的声音
  2. “如鸟飞”这一比喻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的高大
    • B. 帆船的轻盈
    • C. 风的强劲
  3. 诗中提到的“西风”代表了什么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沈括的《慈姥矶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美景,但沈括的诗更注重动感与变化,而王维的则更显静谧与深邃。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沈括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