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梭》
时间: 2025-01-01 12:4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梭
作者: 汪东 〔清代〕
蜀江江畔见娇娥。
盘云堆髻螺。
莫愁无恙,又几番花下许经过。
暗记同车欢笑,娭视转流波。
佳景蹉跎。
岁华惊掷梭。
北鸿南燕信音讹。
思君双鬓皤。
玉珰缄恨,问伊那回避,两如何。
漫赋求皇新操,良夜醉颜酡。
琴里传歌。
试声犹未和。
白话文翻译:
在蜀江边上,我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
她的头发如同盘旋的云朵,髻发如同螺旋。
别担心身体安好,几次在花下经过。
我暗自记起同车时的欢笑,
她的目光如同流动的波浪。
美好的景致让我感到光阴的蹉跎。
岁月如梭,转瞬即逝。
北方的鸿雁和南方的燕子,音信都错乱。
思念着你,双鬓已白。
玉珰隐藏着我的怨恨,问她为何避开,我该如何面对?
漫无目的地写下新的曲子,夜晚醉得脸色红润。
琴声中传来歌声,
然而试音时却依旧不和谐。
注释:
- 娇娥:指美丽的女子。
- 盘云堆髻螺:形容女子的发型,像云彩一样盘旋,像螺一样精巧。
- 无恙:没有问题,身体健康。
- 蹉跎:指光阴的流逝,时间的浪费。
- 信音讹:音信错乱,传递的信息不准确或不真。
- 玉珰:指耳环,这里象征着情感的牵挂与怨恨。
- 良夜醉颜酡:指美好的夜晚,因饮酒而脸色酡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蜀江的美丽景色及诗人与女子的情感纠葛是其灵感来源,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鸣梭》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诗作,汪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蜀江边的美丽景色和对美丽女子的思念。诗中,“娇娥”不仅是女子的美丽象征,也是诗人心中理想爱情的具象化。诗歌前半部分以“蜀江江畔见娇娥”开篇,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紧接着通过对女子发型的描写,展现了她的优雅和独特之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回忆与这位女子共同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佳景蹉跎”一句,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叹,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思念的主题,“北鸿南燕信音讹”生动地表现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音信的不确定。而“思君双鬓皤”则深刻地揭示了岁月带来的变化,思念与年华交织在一起。最后,诗人以“琴里传歌”结束,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期望,尽管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但内心的情感依旧在歌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江江畔见娇娥”:描绘了蜀江的美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好情感。
- “盘云堆髻螺”:形象地描述了女子的发型,突显其美丽与精致。
- “莫愁无恙,又几番花下许经过”:表达了对她的关心与思念,同时暗示了与她的相遇并不常见。
- “暗记同车欢笑,娭视转流波”:回忆与她的快乐时光,通过“流波”意象,传达时间的流逝。
- “佳景蹉跎,岁华惊掷梭”:感叹岁月的无情与时光的宝贵。
- “北鸿南燕信音讹”:表达思念的无奈与音信的错乱。
- “思君双鬓皤”:感慨时光流逝,思念使双鬓渐白。
- “玉珰缄恨,问伊那回避,两如何”:内心的挣扎与对爱情的困惑。
- “漫赋求皇新操,良夜醉颜酡”:在美好的夜晚,醉于思绪与情感之中。
- “琴里传歌,试声犹未和”:尽管琴声依旧,但内心的情感仍未能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女子的发型比喻为“盘云”,形象生动。
- 拟人:流波“娭视”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北鸿南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蜀江的景色与对女子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江:象征美丽的自然和青春的回忆。
- 娇娥:象征理想中的爱情与美。
- 流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 玉珰:象征情感的纠葛与内心的怨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娇娥”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一朵花
C. 一条江 -
“岁华惊掷梭”意指: A. 年龄增长
B. 时光飞逝
C. 美好景色 -
诗中提到的“南燕”代表: A. 一个地方
B. 远方的信使
C. 一种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汪东的《鸣梭》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强调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汪东则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念的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文选》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