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歌》

时间: 2025-01-01 16:20:53

年年秋水崩江石,秋水年年连天碧。

山中草木尽号呼,江外鱼龙轻虚掷。

既怜茅屋化飞蓬,又叹虾蟆共枕席。

人生变化不可知,且听秋风吹萝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秋水崩江石,
秋水年年连天碧。
山中草木尽号呼,
江外鱼龙轻虚掷。
既怜茅屋化飞蓬,
又叹虾蟆共枕席。
人生变化不可知,
且听秋风吹萝薜。

白话文翻译:

每年秋天,水流奔涌冲击着江边的石头,
秋水年年如同天空般碧蓝。
山中的草木见干枯而痛哭,
江外的鱼龙轻易地被抛弃在空中。
既怜惜茅屋如同飞蓬般飘摇,
又感叹青蛙竟然也与人同枕共席。
人生的变化是不可知的,
不如静听秋风轻轻吹拂着藤萝。

注释:

字词注释:

  • :冲击,崩溃的意思。
  • 连天碧:形容水面如同天空一样碧蓝,色彩清明。
  • 号呼:痛苦地呼喊,形容草木因干枯而发出的声响。
  • 轻虚掷:轻易地抛弃,形容鱼龙的无奈。
  • 化飞蓬:化作飞扬的蓬草,形容茅屋的飘荡。
  • 共枕席:与人一同共享的生活,形容青蛙与人的亲密。

典故解析:

  • 茅屋:象征平民百姓的生活,反映出对贫弱的同情。
  • 秋风吹萝薜:秋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呼应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樵(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元白,宋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主要以其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秋水歌》创作于一个秋天,正值作者对自然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感悟。秋天是收获与凋零交替的季节,给人以深思。

诗歌鉴赏:

《秋水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秋水的奔涌与山中草木的枯萎,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首联“年年秋水崩江石,秋水年年连天碧”通过对比,既表现了秋水的力量,也暗示着自然界的轮回与永恒。而“山中草木尽号呼,江外鱼龙轻虚掷”则通过草木与鱼龙的呼喊与抛弃,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既怜茅屋化飞蓬,又叹虾蟆共枕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贫困的同情与对自然生活的感慨,茅屋与青蛙的存在映射出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最后一句“人生变化不可知,且听秋风吹萝薜”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秋风的吹拂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接受变化。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秋水崩江石”——每年秋天,江水奔涌而来,冲击着江边的石头,展现出秋水的力量。
  2. “秋水年年连天碧”——秋水的颜色如同天空一样蔚蓝,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3. “山中草木尽号呼”——山中的草木因干枯而痛苦地呼喊,反映出自然的哀伤。
  4. “江外鱼龙轻虚掷”——江外的鱼龙被轻易地抛弃,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5. “既怜茅屋化飞蓬”——对茅屋的怜惜,像飞舞的蓬草般无定。
  6. “又叹虾蟆共枕席”——感叹青蛙与人同床共席的亲密,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人生变化不可知”——人生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8. “且听秋风吹萝薜”——不如聆听秋风的声音,带有一丝释然与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茅屋化飞蓬”,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飘摇与不定。
  • 拟人:草木“号呼”,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变化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自然美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2. 茅屋:代表平民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的艰辛。
  3. 鱼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4. 秋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具有哲理的深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年年秋水崩江石”中“崩”的意思是: A. 冲击
    B. 崩溃
    C. 破碎
    D. 凋零

  2. 诗中“共枕席”意指: A. 共同生活
    B. 一同旅行
    C. 共享美食
    D. 亲密关系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天的赞美
    B. 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C. 自然的美丽
    D. 对人类的批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
  • 《山行》——杜甫

诗词对比:

  • 《秋水歌》与《山行》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秋水歌》更多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山行》则更注重自然的景色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郑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