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泉这上午憩》

时间: 2024-12-29 16:34:48

修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白话文翻译

在风吹的竹林中,道人悠闲地度过无事的时光。
世间的名利难以引起我的关注,不必总是像眉毛那样重要。
若能获得价值的回报,那就如同轻舞飞扬的姿态,闲适而舒适。
三年的经历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坚守应在百年之后。

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这里指环境的优雅。
  • 道人:修道之人,指追求清净生活的人。
  • 诸公:指社会上的名士或有地位的人。
  • 得价:获得价值或利益。
  • 婆娑:形容舞动的姿态。
  • 投闲懒散:指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 坚判:坚定地做出决断。
  • 百年期:指长远的时间。

典故解析

“道人无事时”反映了道教追求的隐逸生活;而“诸公难入眼”则可能与当时士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季平,号竹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张镃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诗人张镃对名利的淡然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拒绝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开头的“修竹有风处”,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竹林中风声的轻吟,令人感到心灵的舒畅。接着,诗人通过“诸公难入眼”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名士的冷漠,反映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无奈与不屑。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中,诗人道出了理想的生活状态——若能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价值,那便是最理想的选择。结尾的“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则再一次强调了诗人对时间的理解:短暂的经历无法影响他对长远目标的追求,真正的价值在于坚持与耐心。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在追求个人理想和内心平和方面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竹有风处:描绘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竹林在风中摇曳,象征着清静与自在。
  2. 道人无事时:道人享受无事的闲暇时光,强调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3. 诸公难入眼:对当权者、名流的漠视,表现出诗人的清高与独立。
  4. 不用总如眉:眉毛代表着外表的修饰,这里表达出对浮华的拒绝。
  5. 得价婆娑重:获得价值的回报,犹如轻盈的舞蹈,轻松而富有美感。
  6. 投閒懒散宜:提倡闲适的生活方式,符合诗人的理想。
  7. 三年何足道:认为短暂的经历不值得一提。
  8. 坚判百年期:强调长久的坚守和追求,表现出一种深远的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状态比作婆娑的舞姿,传达出轻松自在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工整的结构,使得阅读时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浮华名利的冷漠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长远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高洁、宁静的生活理想。
  • :代表自由与变化。
  • 道人:隐喻追求内心平和的人。
  • 婆娑:象征优雅和轻松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修竹有风处”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的市井
    •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2. “诸公难入眼”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冷漠
    • C. 羡慕
  3. “三年何足道”意味着什么?

    • A. 短暂经历不值得一提
    • B. 三年是很长的时间
    • C. 三年很重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安乐泉这上午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张镃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看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收录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美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