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望陂湖一望平,当年地志岂虚名。
微茫远树山同出,破碎层云日斗明。
更著百千寒雁叫,偏宜三四旅帆征。
疎帘揭起从风入,要洗频年郁滞情。
白话文翻译
平望的湖面一片平坦,难道当年地理志书上的描述是虚假的名声吗?
远处模糊的树木与山峦一起出现,破碎的层云透出明亮的阳光。
更有成群的寒雁在叫唤,正适合三四只船只前行。
轻薄的帘子随风掀起,仿佛要洗去多年积郁的烦闷情绪。
注释
- 平望:指诗中描绘的湖泊景象,意为一望无际。
- 陂湖:指的是一种湖泊,通常位于低洼的地方。
- 地志:地理志书,此处暗指历史上有关地理的记载。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寒雁:指北方迁徙来的大雁,常在秋冬季节出现。
- 疎帘:稀薄的帘子,可能指窗帘或遮挡物。
- 郁滞情:积郁的情感,指内心的烦闷与抑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当年地志”暗指古代的地理书籍,这些书籍常常记录了地方的地形、气候等信息。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华,号静斋,宋代人,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镃游览平望湖时,受湖光山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心中积郁情感的渴望释放。
诗歌鉴赏
《平望遇风》是张镃对湖泊景色的细腻描绘,同时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的开头用“一望平”展现了湖面的广阔,接着用“当年地志岂虚名”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观自身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随着寒雁的叫声与旅帆的描绘,诗中逐渐渗透出一种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最后一句“要洗频年郁滞情”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渴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洗净内心的烦恼。整首诗语言清新典雅,情感真切,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望陂湖一望平:描绘湖面的开阔与宁静。
- 当年地志岂虚名:质疑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暗示对当下的反思。
- 微茫远树山同出:描绘远方树木与山峦交织的景象,营造了朦胧的美感。
- 破碎层云日斗明:阳光透过云层,展现出美丽的光影变化。
- 更著百千寒雁叫:寒雁的叫声增添了景色的生动与音韵的和谐。
- 偏宜三四旅帆征:描绘远方来往的船只,暗示旅行的主题。
- 疎帘揭起从风入:轻薄的帘子随风飘动,象征着内心的解放。
- 要洗频年郁滞情:渴望借助自然来释放多年的烦闷情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偶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画面感。比如“微茫远树山同出”中“远树”与“山”形成对比,增强了空间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释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面:象征宁静与开阔,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寒雁:象征迁徙与自由,代表着心灵的向往。
- 旅帆:象征出行与探索,体现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 风:象征变化与自由,暗示内心的解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寒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哀伤
D. 乡愁 -
填空题:诗中“平望陂湖一望平”主要传达了__的意象。
-
判断题: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情感。 (对/错)
答案:
- B
- 开阔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镃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释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平望遇风》的全面解析和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词的美妙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