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示诗集》
时间: 2025-01-08 00:3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春风客帝京,西湖烟雨过清明。
苏堤画舫春三月,天竺清钟夜五更。
行李裹书归旧隐,野花沽酒赏新晴。
只缘未读时文熟,端合山中且菜羹。
白话文翻译:
去年春天,春风把我带到了京城,西湖的烟雨在清明节后依旧缠绵。苏堤上的画舫在春天的三月份悠然荡漾,天竺寺的清钟在五更时分敲响。行囊里装着书籍,准备回到旧日的隐居生活,野外的花香伴着新晴的天气饮酒赏景。只是因为未曾读懂那些时文,所以应当在山中享受简单的菜肴。
注释:
- 去岁:去年。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客帝京:在京城生活或游玩的客人。
- 苏堤:指西湖的苏堤,因苏东坡而得名。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天竺清钟:天竺寺的钟声,清脆而悠远的声音。
- 夜五更:五更时分,即夜晚的最后一段时间。
- 行李裹书:行李中装着书籍,暗示读书的生活。
- 旧隐:指隐居的生活。
- 沽酒:买酒,享受美酒。
- 且菜羹:简单的菜肴。
典故解析:
- 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 天竺寺:位于杭州,是著名的古刹,钟声悠扬,是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西湖之后,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日游历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去年春天游览西湖的经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即描绘了春风拂过京城的温暖气息和西湖的烟雨景色,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苏堤,诗人以“画舫”形象展现了春日的悠闲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则将视线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行李中装着书籍,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归隐于山中,享受简单的生活,暗示了对纷繁世事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则反映出诗人对时文的疏离感,表达了他更倾向于自然与心灵的契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将春日游历与隐居生活的对比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春风客帝京:回忆去年春天在京城的生活,春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西湖烟雨过清明:描绘西湖的春雨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
- 苏堤画舫春三月:描写苏堤的春天,画舫点缀其间,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 天竺清钟夜五更:天竺寺的钟声在夜晚敲响,带来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行李裹书归旧隐:行囊中装着书籍,暗示对知识的热爱,准备回归隐居。
- 野花沽酒赏新晴:在新晴的日子里,赏花饮酒,体现了对自然的享受。
- 只缘未读时文熟:表明对世俗时文的不满,渴望更纯粹的生活。
- 端合山中且菜羹:寻求简单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李裹书”和“野花沽酒”,对称而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春风、烟雨等意象的使用,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情景与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游历的回忆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渴望逃离繁华,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西湖烟雨:营造出朦胧、浪漫的氛围。
- 苏堤画舫:代表着闲适与优雅的生活。
- 天竺清钟: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旧隐:代表着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湖”是哪个节日后依然烟雨缠绵?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端午
- D. 中秋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 A. 行李裹书归旧隐
- B. 苏堤画舫春三月
- C. 只缘未读时文熟
- D. 野花沽酒赏新晴
答案:
- B. 清明
- A. 行李裹书归旧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姚勉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强调自然与隐逸生活,但姚勉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繁华,王维则更倾向于秋天的宁静与孤寂,反映了不同季节对诗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