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代人作别后曲)》

时间: 2025-01-01 18:49:52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

未多时、梦破云惊。

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

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

记阳关、断韵残声。

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

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飞乐(代人作别后曲) ——毛滂 〔宋代〕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
未多时梦破云惊。
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
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
记阳关断韵残声。
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
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迷迷糊糊,沉睡之中,只见一片行云。
不久,梦就被惊醒,云也随之破散。
听那辘轳声,声声断绝,宛若井底的银瓶。
不如那罗带,轻松便可以结成同心。
系上画船,荡漾在杨柳岸,晨曦中的月光显得亭亭玉立。
回想阳关的曲调已然残缺。
被西风吹拂,玉枕上的酒意渐渐清醒。
有些话语,独自一人说给谁听呢?

注释:

  • 瞢腾:迷糊的样子,指沉睡。
  • 辘轳:水车或井边的车,象征日常生活。
  • 同心:比喻心灵相通、情感一致。
  • 杨柳岸:指美丽的水边景色,常用来寄托离别之情。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隘,象征离别和思念。
  • 酒魄:指酒后的精神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约1030-1090),字子华,号天池,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词风著称,常常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代人作别之后,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梦境的追忆。诗中融合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作者对过往情感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毛滂的《于飞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细致的情感流露,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考。开头的“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描绘了一种朦胧的状态,仿佛在梦中与现实交织。接着,梦醒时分的惊醒给人以突兀之感,仿佛这一切美好在瞬间崩塌。辘轳声和井底银瓶的意象,既是对生活的隐喻,也暗示了离别后的孤寂。接下来的“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则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轻松与紧密,表达了对理想关系的向往。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在提示着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阳关的断韵和西风的吹拂,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意境,酒意渐清却无处倾诉,情感的孤独愈发显得强烈。整首诗通过梦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令人沉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梦中迷糊,睡得很沉,浮现出一片行云。
  • “未多时梦破云惊。”:没过多久,梦醒了,感觉被云惊扰。
  • “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听到辘轳声,声音突然消失,像井底的银瓶。
  • “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不如那罗带,轻松就能系成同心。
  •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系上画船,漂浮在杨柳岸,清晨的月光显得格外美丽。
  • “记阳关断韵残声。”:回忆起阳关的曲调已经残缺。
  • “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在西风的吹拂下,酒意渐渐清醒。
  • “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有些话语,独自说给谁听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辘轳声比作井底的银瓶,象征生活的单调与孤独。
  • 拟人:描绘月光亭亭,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系画船,杨柳岸”,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碰撞,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在孤独中对话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云:象征着流动的时光与无常的生活。
  • 辘轳: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孤独。
  • 杨柳岸:代表美好的回忆与离别的情感。
  • 晓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又暗含着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辘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琐碎
    b. 自然的美丽
    c. 梦的欢愉

  2. 诗中提到的“阳关”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关隘与离别
    c. 风景名胜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离愁与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月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毛滂的作品都展现了浓厚的离别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毛滂则兼具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