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
时间: 2025-01-14 12:1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白话文翻译
在双阙的天空中,凤楼在春寒中显得微浅。去年元宵夜我奉命参加皇宫的游宴,曾经在瑶池中侍奉。玉殿的珠帘已然卷起,拥抱着仙人们聚集的蓬壶阆苑。在五云深处、万烛光中,奏响了天上的丝管。时光流逝,恍若一瞬之间,星月交替。今晚谁能想起孤独的臣子我,回首长安已远。可惜尘世的缘分未曾断绝,徒然感到惆怅,华胥的梦如此短暂。满怀幽恨,只有几点寒灯和几声归雁。
注释
- 双阙:指的是天上的宫阙,象征着高贵和权力。
- 凤楼:指的是华丽的楼阁,寓意繁华的景象。
- 元夜:元宵节的夜晚。
- 瑶池: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蓬壶阆苑: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 天丝管:乐器,象征着天上的音乐。
- 恍如一瞬星霜换:形容时间的匆匆流逝,感叹岁月如梭。
- 华胥梦:指美好的梦境,寓意短暂而虚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早逝,留下的诗篇多以抒情见长。其作品常常表达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宵佳节,作者在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宴会,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的词作,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诗中通过对元宵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宫阙与春寒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又冷清的氛围。接下来的“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参与的盛宴,表现了对荣耀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孤独的情感,“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诗的最后几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在寂静的氛围中,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哀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张抡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阙中天:描绘了高阔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与尊贵。
- 凤楼十二春寒浅:凤楼的美丽与春天的微寒形成对比,暗示着光鲜外表下的孤独。
- 去年元夜奉宸游:回忆去年的元宵夜,表现出对往昔的追溯。
- 曾侍瑶池宴:提及曾经的荣耀与美好宴会,增加了怀旧的情感基调。
-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描绘了璀璨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今宵谁念泣孤臣:感慨自己孤独的境遇,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对生活无奈的感叹,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时光流逝,恍若一瞬”,用瞬间比喻时间的飞逝。
- 对仗:如“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工整的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时间拟人化,使得流逝的感觉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瑶池: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的境界。
- 寒灯:象征着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 归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楼”象征什么?
- A) 传统节日
- B) 权力与荣耀
- C) 自然景观
- D) 家庭温暖
-
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 A) “去年元夜奉宸游”
- B)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 C) “满怀幽恨”
- D) “几声归雁”
-
“华胥梦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美好理想的渴望
- C) 对短暂美好时光的叹息
-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B) 权力与荣耀
- B)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 C) 对短暂美好时光的叹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张抡《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与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都有对过往的怀念,张抡侧重于对荣华的追忆,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张抡《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与杜甫《春望》:
- 都是对时光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张抡的情感更加细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下的个人苦楚。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