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58:18

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

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

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
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
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悼念之情。诗中提到,生命有限,华老已经年迈,许多兄弟都已出任官职。虽然彼此地位高低不同,但仍然保持着孝顺和亲情,并非仅仅是外表的衣着和官职。即使最近的分别让我心中难以割舍,眼看着他临终之时,我却只能忍耐,不敢直视。心里明白,公并不怨恨我,但我自己却无法停止流泪。

注释

  • 一命:指生命,特指人的一生。
  • 华其老:指年老的华公,可能是诗人对逝者的尊称。
  • 诸昆:指兄弟们。
  • 孝悌:孝顺和兄弟之情。
  • 盛衣冠:形容人们的外表装扮。
  • 云诀:指离别时的诀别。
  • 临丧:指临近逝去。
  • 我自泪难乾:我自己流泪难以止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语言平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作品多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是杨万里为刘公(可能是其亲家或友人)所作挽词,表达了对已故之人的哀悼与追忆。诗中所描绘的亲情与孝道,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以其质朴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全诗通过对亲人逝去的哀痛,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怀念。开篇提到“一命华其老”,简洁却有力地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随即转入对亲属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

诗中的“相高仍孝悌”,强调了尽管生活地位的差异,但家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互相扶持的精神依然存在,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描绘了临终时的无奈与哀痛,情感愈加深厚,表现出诗人忏悔与无奈的心理。

最后一句“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更是将内心的痛苦和对逝者的思念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对生命、亲情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句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命华其老:指出生命的短暂,华公已年迈。
  2. 诸昆半作官:兄弟们大多已经官至高位。
  3. 相高仍孝悌:无论地位如何,亲情依旧,彼此孝顺。
  4. 不但盛衣冠:强调内在的品德和情感,而非外表的华丽。
  5. 近别那云诀:离别的时刻,内心充满不舍。
  6. 临丧独忍看:面对亲人的逝去,心中难忍目睹。
  7. 心知公不恨:理解逝者不会怨恨自己。
  8. 我自泪难乾:尽管理解,内心的悲痛却难以平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对照出内外之别。
  • 比喻:将生命比作一命,彰显其珍贵。
  • 拟人:通过“我自泪难乾”赋予泪水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生命、亲情的思考,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与家庭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华其老:代表年长者的智慧与经验。
  • 衣冠:象征地位与外表,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情感的直接表现,象征思念与哀伤。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诸昆半作官”,意指什么?

    • A. 所有兄弟都当官
    • B. 部分兄弟当了官
    • C. 兄弟没有当官
    • D. 诗人对兄弟的期望
  2.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逝者的怨恨
    • B. 对逝者的理解与哀痛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亲属的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家庭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命运。两者皆有对生命的深刻理解,然而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