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桐庐陈守瑞粟图》
时间: 2025-01-01 18:1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桐庐陈守瑞粟图
作者: 姜特立〔宋代〕
仲尼不瑞麟,周公旅命禾。
两对本一道,胡为有殊差。
麟固首四灵,可贺亦可嗟。
或云一角兽,莫能辨真讹。
鹖雀奏天子,朱雁兴乐歌。
文士颂连理,野夫献嘉瓜。
羽毛草木异,皆物之精华。
於事竟无补,徒然务矜夸。
食乃民之天,有一皆可嘉。
君不见丰年乐岁人鼓腹,
凶年死人如乱麻。
以此较得失,周孔道不颇。
桐庐陈使君,理道蠲烦苛。
蛊敝既振饬,刑罚从宽科。
民生乐其业,自足致时和。
有农献嘉粟,累累来山阿。
数穗至八九,纷然一何多。
图状况传玩,志牒争编摩。
使君政举成,为祥理则那。
促归不待满,合上金銮坡。
嘉禾阙补亡,精笔非君何。
白话文翻译
孔子未必能见到瑞麟,周公也未必能看见禾苗。
两者本是同一事物,何以会有如此的差别?
麟本是四灵之首,既可庆贺也可感叹。
有人说它是独角兽,但无从辨别真假。
鹖雀为天子奏乐,朱雁带来欢乐的歌声。
文人颂扬连理枝,农夫献上丰收的瓜果。
羽毛和草木各有不同,都是自然的精华。
然而这些对于事情并无裨益,只是徒劳地夸耀而已。
食物乃是百姓之天,任何一种都值得庆贺。
难道你没有见丰年乐岁,人人都吃得饱饱;
而凶年则死人如乱麻。
以此来比较得失,周孔的道理未必正确。
桐庐的陈使君,理道宽松而无苛责。
蛊敝之事已经整饬,刑罚也从宽。
百姓乐于自己的工作,安于时节的和谐。
有农民献上丰收的粟米,满山都是,
数穗多到八九,纷纷而来,何其丰盈。
图画的状况流传玩味,志牒争相编写摩擦。
使君的政绩已然成就,何需祥理来证明?
催促归去不必等到丰收,合上金銮坡。
丰收的禾苗没有补缺,精妙的笔触非君莫属。
注释
- 仲尼:孔子的别称。
- 瑞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
- 禾:指禾苗,象征丰收。
- 鹖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奏乐。
- 嘉粟:指丰收的粟米。
- 金銮坡:指皇宫的高处,象征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关注民生与政治而受到重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桐庐陈守瑞的治理之道,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赋桐庐陈守瑞粟图》通过描写瑞麟和禾苗,引入周公与孔子的典故,展现出古代对吉祥与丰收的寄托。诗中不仅对神话传说进行了探讨,还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对比:丰年与凶年的鲜明对照,揭示出食物与民生之间的微妙关系。姜特立以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赞美,以及对陈使君宽松治理的认可。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关怀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农作物的赞美,更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通过对比神话中的瑞兽与现实中禾苗,提出了对事物的思考。
- 接着,诗人引入了社会现象,论及丰年与凶年的对比,强调了民生的重要性。
- 随后,诗人对桐庐陈使君的治理表达了赞赏,称其宽松治理让百姓安居乐业。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丰年与凶年的差异。
- 典故的运用则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
- 诗中对自然的描绘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意象生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民生与丰收的重要,批判那些徒劳无益的夸耀,倡导务实的治理。
意象分析
- 瑞麟:象征吉祥和希望。
- 禾苗:象征丰收与生活的保障。
- 蛊敝:象征社会的混乱与不公。
- 嘉粟:象征对丰收的赞美与对农民努力的肯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瑞麟”象征什么?
A. 吉祥
B. 贫穷
C. 战争 -
填空题:诗中描绘“丰年乐岁”的人们都在____。
-
判断题:姜特立在诗中赞美了陈使君的严厉治理。(对/错)
答案
- A
- 鼓腹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 王维的《田园乐》:描绘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姜特立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姜特立更侧重于对治理的赞美,而杜甫则多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各有特色,共同展现出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