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寐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老人夜不瞑,宿鸟未安栖。
送睡冯杯酒,思晨听晓鸡。
白话文翻译:
老人整夜无法入眠,栖息的鸟儿也还没有找到安身之处。
我送走睡意,却举杯喝酒,思念天明时分听到的公鸡鸣叫。
注释:
- 不瞑:指无法入睡。
- 宿鸟:栖息的鸟,指夜间栖息的鸟类。
- 冯杯酒:此句中的“冯杯酒”可能是指用酒来助眠,冯可以理解为送走或驱赶。
- 晓鸡:指清晨的公鸡,象征着黎明和新一天的开始。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宿鸟未安栖”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常以鸟类象征人的状态,鸟儿未栖意味着夜的漫长与不安,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元晦,号香山,南宋诗人,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南渡,诗风清新,往往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与自然之美。他的诗作以细腻见长,时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夜晚,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辗转难眠,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新一天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不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失眠老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首句“老人夜不瞑”直接点明了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无奈,而后一句“宿鸟未安栖”则通过鸟儿的状态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躁动与不安。这里的鸟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接着,诗人用“送睡冯杯酒”表达了他试图用酒来驱走困扰自己的睡意,这是一个微妙的举动,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既想要入睡又无法释怀。而最后一句“思晨听晓鸡”则展现了对清晨的期盼,公鸡的鸣叫象征着新一天的希望,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失眠者的孤独心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人夜不瞑:诗人用“老人”一词,增添了年龄的厚重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
- 宿鸟未安栖:鸟儿还未找到栖息之处,传达了一种不安的氛围。
- 送睡冯杯酒:用酒来送走睡意,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对自我情绪的调节。
- 思晨听晓鸡:期待清晨的到来,反映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儿的栖息状况来比喻人的心境。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考与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悟以及对新一天的渴望,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经历与智慧,亦反映出生命的流逝。
- 宿鸟:暗示着归属感的缺失和内心的动荡。
- 杯酒:象征着对生活的调剂与逃避。
- 晓鸡:象征着新的一天与希望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人夜不瞑”的意思是什么?
- A. 老人整夜睡得很好
- B. 老人整夜无法入眠
- C. 老人很年轻
- D. 老人早早入睡
- 答案:B
-
“宿鸟未安栖”中“宿鸟”指的是什么?
- A. 白天的鸟
- B. 晚上的鸟
- C. 飞行的鸟
- D. 死去的鸟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晓鸡”象征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结束
- B. 白天的开始
- C. 新的一天的希望
- D. 以上皆是
-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姜特立《不寐》与李白《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强调失眠的孤独,后者则通过月光传达乡愁。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引发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解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