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治》
时间: 2025-01-06 15:0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坛明月化宫春,千古依依杨柳津。
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
幽寻已与三玄约,静乐谁知一点亲。
世外清游堪准拎,轮蹄无迹辗香尘。
白话文翻译:
满园的明月化作宫中的春光,古往今来,依依不舍的杨柳拂水而过。
碧绿的池塘不容生出世俗的事物,洁白的毛笔又怎能向世人展示?
我在幽静的地方已经与三玄的道理约定好了,静谧的快乐又有谁能理解这其中的亲密呢?
世外的清游真是值得珍惜,马蹄无踪,辗转在芬芳的尘土之中。
注释:
- 满坛:指满园、满场。
- 明月化宫春:形容月光如春宫般明亮。
- 千古依依:形容古老的事物依依不舍。
- 杨柳津:指杨柳在水边。
- 碧沼:青翠的水塘。
- 生俗物:世俗的事物。
- 玉毫:指毛笔,象征书法和艺术。
- 三玄:指道家的三种深奥的哲理。
- 静乐:宁静的快乐。
- 世外清游:指世外桃源般的游玩。
- 轮蹄无迹:马蹄声不留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诗人,以诗、词、文著称。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继先的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感情,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北邙治》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开篇的“满坛明月化宫春”将读者带入一个明亮而又恬静的春夜,月光如水,映照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提到“千古依依杨柳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雅,也暗示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在“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排斥与对艺术追求的坚定态度。这里的“碧沼”象征着一方净土,诗人希望在这里找到精神的寄托。
进一步的“幽寻已与三玄约”,则显示出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倾慕,强调了他与自然、宇宙的深刻联系。这种幽静的乐趣,谁能理解呢?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世外清游的美好与马蹄无迹的自由,构成了诗人理想生活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坛明月化宫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月光洒满大地,仿佛化作了宫中的春光。
- “千古依依杨柳津”:指古老的杨柳依依,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深情。
- “碧沼不容生俗物”:强调自然之美不容世俗之物的侵扰。
- “玉毫宁复示俦人”:难以向世人展示艺术的真谛。
- “幽寻已与三玄约”:在幽静中与深奥的哲理相约。
- “静乐谁知一点亲”:宁静的快乐无人理解。
- “世外清游堪准拎”:世外的清游值得珍惜。
- “轮蹄无迹辗香尘”:骑马游玩,留下的只有香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化宫春”比喻月光的柔美。
- 对仗:如“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对仗工整。
- 象征:如“杨柳”、“碧沼”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纯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纯洁、宁静与理想生活。
- 杨柳:象征柔情与生命的脆弱。
- 碧沼:象征清澈的心灵与自然。
- 三玄:象征深奥的哲理与宇宙的奥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坛明月”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碧沼不容生俗物”意指什么? A. 生活繁杂
B. 自然纯净
C. 文化丰富
D. 人生苦短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超脱
C. 忍耐
D. 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之美,隐逸之情。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张继先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追求,二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张继先更倾向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多表现出抒情的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道家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