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不遇题》

时间: 2025-01-04 11:39:02

庵里人行庵外路,庵外人来庵里坐。

遮头茅草欠坚牢,年年风雨年年破。

意思解释

访友不遇题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庵里人行庵外路,
庵外人来庵里坐。
遮头茅草欠坚牢,
年年风雨年年破。


白话文翻译:

在庵里的人走出庵外的路,
而庵外的人却来到庵里坐下。
遮住头部的茅草不够坚固,
年年遭受风雨年年破烂。


注释:

  • : 指寺庙或隐居的地方。
  • : 指通往庵外的通道。
  • : 这里指的是在庵里停留、休息。
  • 遮头茅草: 指用来遮挡雨水和阳光的茅草。
  • 欠坚牢: 不够坚固,形容茅草的脆弱。
  • 年年风雨: 指每年都遭受风雨的侵袭。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反映了隐逸生活的常态和朋友之间的疏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字子文,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隐士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继先在庵中隐居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不遇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访友不遇题》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前两句描绘了庵内与庵外的互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庵外的人来访,却始终无法与庵内的人相见,反映了朋友间的失落感与隔阂。后两句则通过“茅草”的意象,表现出庵所处环境的脆弱和不安,象征着隐居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犹如一缕清风,带来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庵里人行庵外路: 诗句描绘了庵内的人因缘故走出庵外,暗示逃避或寻找出路。
    • 庵外人来庵里坐: 与前句形成对比,庵外的人却主动来访,却未能相见,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遮头茅草欠坚牢: 茅草的脆弱象征着隐居生活的不安定。
    • 年年风雨年年破: 反复的风雨侵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隐士生活的艰辛。
  • 修辞手法:

    • 对仗: “庵里人行庵外路”与“庵外人来庵里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意象: “茅草”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隐士的脆弱与孤独。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茅草: 象征脆弱与无助,隐喻着隐居者内心的孤独感。
  • : 代表隐逸生活的场所,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的“茅草”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脆弱与孤独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庵”是指什么?

    • A) 学校
    • B) 隐居的地方
    • C) 城市

答案:

  1. B) 宋代
  2. B) 脆弱与孤独
  3. B) 隐居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继先的《访友不遇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