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腊前梅)》
时间: 2025-01-06 04:5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白话文翻译:
在小春季节,腊月前的梅花绽放。不知是为谁而开,梅花应是经历了千百次的回旋。夜色中,星斗斜横,显得格外孤寂,仿佛替梅花愁苦,只有那一轮明月与我徘徊。一阵阵暗香袭来,让我感到诗情恰似有限。
注释:
- 小春: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通常在每年1月5日前后。
- 腊前梅:腊月前的梅花,象征着寒冬中的坚韧与希望。
- 斗魁:指北斗星的首位,常用来形容星辰的位置。
- 暗香:指梅花散发的清香,暗指其幽雅之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梅花,常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时节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代表着坚韧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字子昊,号涧水,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腊月前的寒冬时节,表现了诗人在观察梅花时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太常引(腊前梅)》描绘了腊月前梅花的美丽与孤寂。诗人在小春时节,看到梅花的绽放,不禁思索它为何而开,似乎梅花也在为自己的孤独而愁苦。夜色中,星辰的排列让人感到空旷与静谧,月亮则成为诗人情感的共鸣者。从“暗香”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这是梅花带来的灵感与情感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切联系。梅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不屈,暗寓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而“便觉得诗情有涯”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灵感的感悟,仿佛在感叹美好事物的珍贵与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春时候腊前梅”:描写了梅花在冬末春初时节的绽放,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
- “还知道为谁开”:提出疑问,梅花的开放似乎没有特定的对象,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应绕百千回”: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经历的曲折与不易。
- “夜色转参横斗魁”:夜晚的星空与梅花的孤独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 “十分孤静,替伊愁绝”:梅花的孤独让诗人感到共鸣,体现了情感的交融。
- “片月共徘徊”:月亮陪伴诗人,象征着孤独的陪伴。
- “一阵暗香来”:梅花的香气袭来,带来了灵感。
- “便觉得诗情有涯”:最终感叹诗情的有限性,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花描写成有情感的存在,使之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孤静”与“愁绝”,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象征: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孤独与短暂美好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雅,代表着高洁的品格。
- 夜色:象征孤独与静谧,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暗香:象征着灵感与诗情,带有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常引(腊前梅)》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韩淲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腊前梅”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孤独与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片月共徘徊”意指什么? A. 月亮与梅花一起绽放
B. 月亮陪伴诗人的孤独
C. 月亮的美丽
D. 月亮影响梅花的开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梅花落》:李清照
诗词对比:
比较《太常引(腊前梅)》与王安石的《梅花》:
- 两者都描写梅花,但王安石更强调坚韧精神,而韩淲则注重孤独与美的感受。
- 韩淲的诗更具个人情感,而王安石的则更具社会寓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韩淲及其诗歌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