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咏柳)》
时间: 2024-09-19 21:2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咏柳)
作者: 秦观 〔宋代〕
纤腰袅袅,东风里逞尽娉婷态度。
应是青皇偏著意,尽把韶华付与。
月榭花台,珠帘画槛,几处堆金缕。
不胜风韵,陌头又过朝雨。
闻说灞水桥边,年年春暮,满地飘香絮。
掩映夕阳千万树,不道离情正苦。
上苑风和,琐窗昼静,调弄娇莺语。
伤春人瘦,倚阑半饷延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柳树在东风中摆动的婀娜姿态,似乎是受到青皇(春天的象征)的特别宠爱,把它的青春时光都交给了柳树。月下的花台、珠帘和画槛等景致中,处处可见金色的缕线装饰。柳树的风韵让人陶醉,路过的地方又经历了一场春雨。听说在灞水桥边,年年春天的结束,满地都是飘落的柳絮。夕阳下,成千上万的树木掩映其中,谁又知道此时的离别之苦呢?在上苑里,春风和煦,窗内安静,传来娇莺的鸣叫。伤春的人消瘦,倚着栏杆,久久驻足。
注释:
- 纤腰:形容柳树细长的枝条。
- 娉婷态度:形容柳树的优美姿态。
- 青皇:春天的神灵,传说中掌管春天万物生长的神。
- 珠帘画槛:形容精致的装饰,烘托出美丽的环境。
- 香絮:指柳树飘落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伤春人瘦:因春天的离别而感到忧伤的人,形容其消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词风婉约清新,情感细腻,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天,正是柳树生长的季节,诗人通过咏柳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及离别的苦楚,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咏柳)》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词中“纤腰袅袅,东风里逞尽娉婷态度”让人仿佛看见了在春风中轻柔摇曳的柳条,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优雅姿态。接下来的“应是青皇偏著意,尽把韶华付与”则将柳树的美丽与春天的神灵相联系,暗示了自然与生命的紧密相连。
而“月榭花台,珠帘画槛,几处堆金缕”,则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春日氛围。词中提到的灞水桥和满地飘香絮,更是增强了离愁别绪的意象,令人感受到春天虽美,但终将逝去的无奈。
最后,“伤春人瘦,倚阑半饷延伫”以人情带动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感伤,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中交织着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离愁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腰袅袅:柳树的细长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 东风里逞尽娉婷态度:在东风的吹拂下,柳树尽情展现它的妩媚和风姿。
- 应是青皇偏著意:春天的神灵特别偏爱柳树,给予了它春天的美丽。
- 尽把韶华付与: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交给了柳树。
- 月榭花台:描绘出月光下的花台,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珠帘画槛:形容精美的装饰,增添了环境的雅致。
- 几处堆金缕:指装饰品的细腻华丽。
- 不胜风韵:柳树的风韵令众人陶醉。
- 陌头又过朝雨:路边又经历了一场春雨,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 闻说灞水桥边:提到灞水桥,连接了春天与离愁的意象。
- 年年春暮,满地飘香絮:每年春天结束时,地上满是飘落的柳絮。
- 掩映夕阳千万树:夕阳下,数不清的树木掩映在柔和的光线中。
- 不道离情正苦:谁又知道此时的离愁是多么的苦涩。
- 上苑风和:在上苑中,春风和煦,气氛宁静。
- 琐窗昼静,调弄娇莺语:窗内安静,传来鸟儿的鸣叫,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伤春人瘦:因春天的离别而感到忧伤的人日渐消瘦。
- 倚阑半饷延伫:诗人倚靠在栏杆上,久久驻足,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皇”比喻春天,传达春天的神秘与美好。
- 拟人:将柳树赋予人类的特点,使其更具生机。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词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柳树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伤感,情感细腻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柔美与春天,同时也代表离别与思念。
- 春风:代表着生命与生机,带来温暖与希望。
- 珠帘画槛: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离情:表达出离别所带来的愁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青皇”是指谁? A. 夏天的神
B. 冬天的神
C. 春天的神
D. 秋天的神 -
词中“伤春人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无聊 -
在词中,柳树的形象主要是用来象征什么? A. 美丽与青春
B. 强壮与力量
C. 哀伤与绝望
D. 无知与无畏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如梦令》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念奴娇》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而《念奴娇》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离别之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