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书事十首》

时间: 2024-09-19 21:20:56

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

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

青裙脚不袜,臭味猿与狙。

孰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
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
青裙脚不袜,臭味猿与狙。
孰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

白话文翻译:

粤东的女子在市场上变幻无常,走到哪里便形成一个交易区。
一天之内她们三四次变换地点,到处出售虾和鱼。
她们穿着青色裙子,脚上不穿袜子,周围散发着猿猴与猕猴的臭味。
谁说这里的风土恶劣?白州的海水中却能生出绿珠。

注释:

  • 粤女:指的是来自广东地区的女子。
  • 无常:形容她们的活动没有固定的地方,频繁变动。
  • 辄成区:走到哪里便形成一个交易区域。
  • 一日三四迁:一天之内频繁换地方。
  • 青裙:指她们穿的青色裙子。
  • 脚不袜:形容她们不穿袜子,可能暗示生活艰辛。
  • 臭味猿与狙:指市场上混杂的气味,可能带有一些贬义。
  • 风土恶:指环境或风俗的恶劣。
  • 白州生绿珠:白州指的是一个地方,生绿珠象征着该地的特产或美好产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词人,以其精致的词风而闻名,尤其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在游历时观察到粤东地区的风土人情,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体现了对地方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歌鉴赏:

《海康书事十首》通过描绘粤东女子的市井生活,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市集的繁忙景象。首句“粤女市无常”,开篇便交代了主角及其特征,那些来自广东的女子在市场上的活动显得极为灵动,仿佛在与市场的喧嚣融为一体。“所至辄成区”进一步强调了她们在市场中的流动性,形成了一个个交易区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接下来的句子通过“一日三四迁”展现了女子们的辛勤与劳作,她们为了生计不断地搬迁,体现了市井生活的艰辛。

“青裙脚不袜”则描绘了这些女子的装束,青裙的颜色鲜明,而不穿袜子则可能暗示她们的朴素与生活的困苦。诗中提到的“臭味猿与狙”则带有一些讽刺,暗示市场的喧闹与混乱。最后一句“孰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则是对传统观念的反驳,展现了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可以孕育出珍贵的绿珠,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粤女市无常”:描绘了粤东女子在市场中的不固定性,生动而形象。
    • “所至辄成区”:强调她们在市场活动的繁忙与热闹。
    • “一日三四迁”:表现出她们生活的艰辛,频繁地搬迁以求生计。
    • “青裙脚不袜”:通过细节展现她们的贫穷与朴素。
    • “臭味猿与狙”:带有生活的真实与市井的气息,形成对比。
    • “孰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反映出对地域偏见的反思,展现出地方的特产和文化。
  •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无常”形容女子,赋予她们生动的形象。
    • 对仗:如“青裙脚不袜”和“臭味猿与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市井生活,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辛勤与生活困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风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粤女:代表了地方女性的坚韧与活力。
  • 市场:象征着生活的动态与繁忙。
  • 青裙:传达出一种地方文化的特征与朴素。
  • 绿珠:象征着希望与珍贵的特产,反转了对地方的偏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海康书事十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秦观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青裙脚不袜”意在表现什么? a) 她们的富有
    b) 她们的朴素与贫困
    c) 她们的时尚
    d) 她们的优雅

答案

  1. b) 秦观
  2. b) 她们的朴素与贫困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建议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白居易的《卖炭翁》,它们同样展现了市井生活的艰辛。
  • 诗词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与秦观的《海康书事十首》在意象表达上有明显区别,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细腻、真实。李白通过描写饮酒的豪情,展现了对生活的态度,而秦观则更关注市井生活的细节与人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秦观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