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立危亭》
时间: 2025-01-01 14:1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小立危亭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小立危亭,风惨淡斜阳满目。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
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鹜。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
嗟远宦,甘微粟。
惊世事,伤浮俗。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高高的亭子里,看到风景凄凉,夕阳映照着我的眼帘。远望湘江,水波渺渺,远处的楚山连绵成簇。芳草与云雾交织迷离,远处的树木模糊,断断的晚霞与孤雁飞翔。看着历史上那些骚人和赋客的作品,愁思如同束缚。感叹远离官场,甘愿过着微薄的生活。世事惊人,浮华令人伤感。不如趁此机会酩酊大醉,忘却荣辱。你难道没有看到陶渊明归隐后,随意饮酒自得其乐,东篱菊花自泛?我仰望高风中那份孤寂,生如玉般的风骨。
注释
- 危亭:高高的亭子,象征着孤独和高远。
- 惨淡:凄凉的景象,形容风景的悲凉。
- 渺渺:形容远,模糊的样子。
- 芳草:芳香的草;象征生命和希望。
- 骚人:指古代文人,特别是能作诗的人。
- 赋客:指专门作赋的文人。
- 微粟:形容生活贫困。
- 荣辱:指个人的名声和耻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胜己,字仲明,号惟庵,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面临仕途的困境与个人理想的冲突。吕胜己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政治现实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满江红·小立危亭》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开头通过小亭与斜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氛围。一方面,诗人对周围景色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他细腻的情感,另一方面,这种景色又映射出他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在描述骚人赋客的词作时,诗人感叹历史的沉重,他对世事的敏感与反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此外,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及其归隐的情景,成为了诗人的理想投射,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的结尾部分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淀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清新之中透出一丝沉重,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立危亭,风惨淡斜阳满目:作者在高台之上,小心翼翼地站立,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悲凉,斜阳映照着周围的环境。
-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远望湘江,水波渺渺,楚山层层叠叠,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景象。
- 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鹜:芳草与云雾交织,远处树木模糊,晚霞破碎,孤雁飞翔,富有诗意。
-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他对古代文人的作品感慨,内心愁苦如同被束缚。
- 嗟远宦,甘微粟:感叹自己远离官场,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 惊世事,伤浮俗:世事的无常让他感到震惊,浮华的生活令人伤感。
-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不如尽情喝酒,忘却名利与耻辱。
-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提到陶渊明归隐后,随意饮酒,享受自然之乐。
-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仰望高风中的孤寂,生如玉般的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鹜”来比喻孤独的人生。
- 对仗:如“芳草连云”“断霞散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对世事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他清高的志向与孤独的心境。
意象分析
- 危亭:象征孤独与高洁。
- 湘江:象征辽阔与无尽的思考。
- 芳草:象征生机与生命的希望。
- 孤鹜:象征孤独的追求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以何种方式归隐? A. 仕途得意
B. 追求自然
C. 逃避战乱
答案:B -
诗中“愁如束”指的是? A. 愁苦的沉重
B. 生活的束缚
C. 对官场的向往
答案:A -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中的“生刍”指的是什么? A. 生命的意义
B. 自然的景色
C. 物质的享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名作,表达隐逸与自得。
- 《登高》:王之涣,描绘高处的壮阔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吕胜己的《满江红》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吕的作品更显孤独与愁苦,而陶则更为洒脱与自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