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丑元夕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袅袅条风至,悠悠桂影升。
黄昏村市鼓,红日社林灯。
节序更悲乐,乾坤几废兴。
龙城旧游处,说著泪沾膺。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而来,桂花的影子在空中缓缓升起。
黄昏时分,村庄的鼓声响起,红色的灯笼在社林中闪烁。
节令更替间,悲欢交替,天地之间几度兴衰。
在龙城那个曾经游玩的地方,谈起往事不禁泪湿衣襟。
注释:
- 袅袅:形容风轻柔的样子。
- 悠悠:形容桂影升起的缓慢和优雅。
- 黄昏:指日落时分,光线逐渐暗淡。
- 村市鼓:村庄中庆祝节日时击打的鼓声。
- 社林灯:社林中点燃的灯笼,社林是地方祭祀的场所。
- 节序:节令的变化。
- 废兴:指兴盛和衰败。
- 龙城: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城市或地方,象征着记忆与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见长,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自然和节令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节之际,正值春季,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受,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感慨。通过节日的欢庆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人们在欢愉与忧伤间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
《丁丑元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开头两句描绘了节日的气氛,微风轻拂,桂影升起,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境地。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黄昏时的村市,鼓声和灯笼交相辉映,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而在后两句中,作者用“节序更悲乐”来揭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欢愉与悲伤交替出现,正如人生的起伏波折。最后一句提到的“龙城旧游处”,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往昔的欢乐与现今的泪水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暗示着时间无法逆转,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感伤。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极具艺术感染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袅袅条风至,悠悠桂影升。
微风轻柔,桂花的影子在空中缓缓升起,表现了节日的宁静与和谐。 -
黄昏村市鼓,红日社林灯。
黄昏时分,村庄里响起了庆祝的鼓声,红色的灯笼在社林中闪烁,描绘了热闹的节日场景。 -
节序更悲乐,乾坤几废兴。
节令交替带来了悲欢,天地间经历了多少兴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龙城旧游处,说著泪沾膺。
在往日游玩的地方,谈起往事不禁泪湿衣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与桂影的轻柔描绘成一种宁静的美感。
- 对仗:如“悲乐”与“废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内涵。
- 拟人:桂影的“升”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使其充满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在节日欢庆与内心孤独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风:象征着自然的轻柔与变化。
- 桂影: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具有浪漫色彩。
- 村市鼓、社林灯:代表着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欢愉。
- 泪沾膺: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表达了时间带来的伤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影”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美好与宁静
c) 热闹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龙城”代表了什么? a) 未来
b) 过去的回忆
c) 节日的热闹 -
“节序更悲乐”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只悲
b) 只乐
c) 悲欢交替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叹,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黎廷瑞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