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二日闻征西军马来人家俱避地寒食独酌有怀诸君》

时间: 2025-01-02 12:25:59

闭户云山转尽长,祇消如许送清光。

一百六日柳边绿,五十三年头已霜。

赖有孤斟聊勃郁,惜无共语慰凄凉。

前时溪上行春处,想见家家避地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户云山转尽长,祇消如许送清光。一百六日柳边绿,五十三年头已霜。赖有孤斟聊勃郁,惜无共语慰凄凉。前时溪上行春处,想见家家避地忙。

白话文翻译:

我关上门,望着云山,时间在无尽的夜色中流逝,只剩这点清光照耀。我在柳树边度过了一百六十个寒食节,五十三年的人生却已满是白发。幸得独自斟酒来解闷,只可惜没有人能与我倾诉,来慰藉我的孤独和凄凉。想当年在溪边行春时,仿佛看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避寒。

注释:

  • 闭户:关上门,表示独处。
  • 云山:指远处的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清光:清晨或夜晚的微光。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春天,人们会避火、吃冷食。
  • :倒酒,指饮酒。
  • 凄凉:感到孤独悲凉。
  • 行春:春游,表示春天的活动。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的节日,通常在清明前的日子,强调对春天的追忆。
  • 避地:古时指因天气寒冷而避居他处,反映人们对春秋季节的期盼与珍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开头几句“闭户云山转尽长,祇消如许送清光”展现了诗人在幽闭之中,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下来的“一百六日柳边绿,五十三年头已霜”则以时间为线索,连接了个人的生命历程与自然的变化,表现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赖有孤斟聊勃郁,惜无共语慰凄凉”突出了一种孤独感,酒虽能消愁,但无人与之分享,愈加添了凄凉。最后的“前时溪上行春处,想见家家避地忙”则回忆起过往的春日,仿佛看到人们在忙碌中享受春天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眼前的孤寂。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的敏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闭户云山转尽长”:关上门,望着云山,时间悄然流逝。
    • “祇消如许送清光”:只有这点微光伴随我。
    • “一百六日柳边绿”:寒食节已过一百六十天,柳树依旧翠绿。
    • “五十三年头已霜”:五十三年的人生,已是满头白霜。
    • “赖有孤斟聊勃郁”:孤独一人,倒酒以解闷。
    • “惜无共语慰凄凉”:可惜无人倾诉,难以排遣孤独。
    • “前时溪上行春处”:回想春天在溪边游玩的情景。
    • “想见家家避地忙”:仿佛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于避寒。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闭户云山”与“祇消如许”,形成对称。
    • 比喻:用“霜”象征人生的沧桑。
    • 拟人:柳树的“绿”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孤独:诗中多次提到“闭户”、“孤斟”,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 时间:通过“百六日”、“五十三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自然:柳树、溪水等自然意象,构成了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元宵节
    2. 诗人通过什么来解闷?
      • A. 读书
      • B. 听音乐
      • C. 独自斟酒

答案

  1. B. 寒食节
  2. C. 独自斟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和悲悯。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风格更为轻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