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怜黄觳,役役秋畦耕。
既以谋我饭,又复谋我羹。
早暮一束刍,所报良亦轻。
饱食辄自愧,悠悠念吾生。
白话文翻译:
这可怜的黄觳(指的是一种农具),在秋天的田畦里辛勤耕作。
它不仅为我谋求粮食,还为我准备了美味的汤羹。
早晚只得到一束干草,所回报的实在太轻微。
每次吃饱了,心中就感到羞愧,心里不禁思念自己的生活。
注释:
- 可怜黄觳:黄觳是指一种黄木制成的农具,象征着辛苦的劳动。
- 役役:形容勤劳、辛苦的样子。
- 谋我饭:为我谋求食物。
- 羹:汤,指食物的丰富。
- 束刍:指一束干草,用来喂牲畜或作为农作物的补给。
- 所报良亦轻:所付出的回报太少。
- 饱食辄自愧:吃饱了就感到羞愧,表达了对自我生活的反思。
- 悠悠念吾生:长久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农民的辛劳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农耕社会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描绘了社会生活和农民的辛苦,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在宋代,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黎廷瑞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在秋季收获季节的辛勤劳动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种蔬二首 其一》通过对黄觳(农具)辛勤工作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劳动的价值。首句“可怜黄觳”便引出了对劳动的同情,表现出一种对农具的拟人化情感,赋予其生命与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不易。接下来的“既以谋我饭,又复谋我羹”进一步强调了黄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然而,尽管黄觳为人们提供了食物,但“所报良亦轻”却揭示了回报的微薄,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和农民的辛劳。最后两句“饱食辄自愧,悠悠念吾生”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饱食后的羞愧感引发自我反思,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身存在的疑惑。这种感受深刻而真挚,使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与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可怜黄觳:感叹农具的辛劳。
- 役役秋畦耕:在秋天的田间辛勤耕作。
- 既以谋我饭,又复谋我羹:为我提供粮食和丰富的食物。
- 早暮一束刍:早晚仅得到一束干草,象征回报之少。
- 所报良亦轻:对辛勤付出的回报感到失落。
- 饱食辄自愧:吃饱后感到内心的愧疚。
- 悠悠念吾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觳赋予人性,以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早暮一束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劳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尊重,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自我怀疑。
意象分析:
- 黄觳:象征辛勤劳动,体现了农业的艰辛。
- 秋畦:代表丰收季节,暗示着希望与努力。
- 刍:干草,象征着微薄的回报。
- 饱食:引发自我反思,表明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觳”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动物
C. 植物
D. 食物 -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自豪
C. 羞愧与反思
D. 忧愁 -
诗歌主要描绘的是什么主题? A. 生活的奢华
B. 劳动的辛苦与价值
C. 自然的美丽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黎廷瑞的《种蔬二首 其一》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通过对劳动与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社会的关注,但黎廷瑞更加强调自身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论语》
- 《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为该诗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