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齐云亭
作者:李之仪
凌空登白纻,此地与云齐。
一览众山小,方知人世低。
暂留蝴蝶梦,终负杜鹃啼。
回向禅关客,何当别有梯。
白话文翻译
在这高空的白纻亭上,我与云彩齐平。俯瞰四周,万山显得渺小,这才明白人世是多么渺小。暂时留恋于蝴蝶的梦境,最终却被杜鹃的啼鸣所唤醒。回首向来访的禅客,何时才能另辟蹊径?
注释
- 白纻:白色的绢布,用于形容亭子轻盈如云的感觉。
- 众山小:从高处看,所有的山峦都显得微不足道。
- 蝴蝶梦:喻指一种美好的梦境,象征着短暂的欢愉。
- 杜鹃啼:杜鹃鸟的鸣叫,常常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
- 禅关:佛教语境中的修行之地,暗指寻求精神的升华。
- 梯:象征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义山,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词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之仪游览齐云亭时,亭子位于高处,俯瞰大自然的景色,使他感受到自然的壮阔与人世的渺小。诗中蕴含了对人生和自我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题齐云亭》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在高处的亭子上俯瞰山河,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首句“凌空登白纻”便设定了诗的场景,白纻亭的轻盈与空灵,使人产生一种超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一览众山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从高处俯视的震撼,诗人通过这个视角,领悟到人世的低贱与无常。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蝴蝶梦”和“杜鹃啼”对比,表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对立,暗示了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最终的失落。蝴蝶象征着短暂与美好,而杜鹃的啼鸣则提醒人们面对现实的苦涩。
最后一句“回向禅关客”,引入了对话的语气,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遐想,表达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李之仪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空登白纻:描写身处高空,体现出环境的独特与轻盈。
- 此地与云齐: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带来超脱的感觉。
- 一览众山小:通过俯瞰,感受到众山的渺小,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
- 方知人世低:领悟到人类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 暂留蝴蝶梦:描绘短暂的美好与幻想。
- 终负杜鹃啼:现实的声音打破梦境,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回向禅关客:引入他人,表达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 何当别有梯:对未来的期待,渴望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比作白纻,增强了轻盈之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蝴蝶与杜鹃分别象征着美好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失落,同时也流露出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纻:象征轻盈与超脱。
- 云:象征虚无与无尽的可能性。
- 众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蝴蝶:象征梦幻与美好的瞬间。
- 杜鹃:象征现实的无情与人生的苦涩。
- 禅关:象征精神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纻”指什么?
- A. 白色的绢布
- B. 高山
- C. 云彩
-
诗人通过“蝴蝶梦”表达了什么?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美好的向往
- C. 对自然的热爱
-
“何当别有梯”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对过往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题齐云亭》 vs 《登高》:两首诗都在高处俯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但《登高》更集中于人生的沉重与失落,而《题齐云亭》则更强调对高处的向往与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之仪诗词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