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汤泉示真师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57:58

粥后复就枕,梦中还在家。

老身知自妄,病厌事如麻。

渐觉同刍狗,终当悟宝车。

何妨蓦直去,细啜赵州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 其二
李之仪

粥后复就枕,梦中还在家。
老身知自妄,病厌事如麻。
渐觉同刍狗,终当悟宝车。
何妨蓦直去,细啜赵州茶。

白话文翻译:

吃过粥后又回到床上,梦中依然在家里。
我知道自己妄想,因病感到烦恼如麻。
渐渐感到自己如同草狗,终究会领悟到真正的智慧。
何妨就这样直去,慢慢品味赵州的茶。

注释:

  • :指米粥,古人在早晨常以此为食。
  • 复就枕:再次躺回枕头上,意指睡觉。
  • :指妄想、虚幻的感觉。
  • 刍狗:指草狗,象征低贱的存在。
  • 悟宝车:悟到真理或智慧,宝车是比喻智慧的载体。
  • :突然、猛然,表示出其不意的行为。
  • 赵州茶:赵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茶在这里象征一种清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仲明,号静斋,晚号松隐,江西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善于描绘山水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身处汤泉时,表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在疾病的困扰下,反映出他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宿汤泉示真师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生活琐事与内心沟通中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如“粥后复就枕”,引入了深邃的哲理。诗人以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呈现出对自我反省的洞察。

在“老身知自妄,病厌事如麻”中,诗人坦诚地表达了他对自身妄想的认识,借用“病厌事如麻”来形容内心的烦恼,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无奈与痛苦。这种情感的真实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与自我价值的低下,提到“渐觉同刍狗”,这是对自身价值的深刻反省,表现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质疑。然而在最后一句“何妨蓦直去,细啜赵州茶”,则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仿佛在告诫自己和读者:面对生活的烦扰,不妨放下执念,品味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整首诗在情感上转折明显,虽有沉重的自省,却又不乏轻松的解脱,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粥后复就枕:在吃完粥后再次躺下,暗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2. 梦中还在家:梦里的安宁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归属感与思乡之情。
  3. 老身知自妄:年长者的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妄想。
  4. 病厌事如麻:生病使人烦躁,生活琐事让人厌倦。
  5. 渐觉同刍狗:对自身价值的深刻反思,意识到自己与低等存在的相似。
  6. 终当悟宝车:最终会领悟到真正的智慧与真理。
  7. 何妨蓦直去:不妨放下执念,随意而为。
  8. 细啜赵州茶:品味生活的简单,享受当下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我形象比作“刍狗”,形象生动。
  • 对仗:如“何妨蓦直去,细啜赵州茶”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何妨”表达一种放下的洒脱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自我解脱,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经历困扰后,最终选择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日常生活的平淡与朴素。
  • :代表着理想与虚幻的逃避。
  • :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刍狗:象征低贱的存在,反映自我价值的质疑。
  • 宝车:象征智慧的载体,追求的真理。
  • 赵州茶:象征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之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渐觉同刍狗”中的“刍狗”指的是?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动物
    • C. 低贱的存在
    • D. 一种玩具
  3. 诗中提到的“赵州茶”象征着什么?

    • A. 奢华
    • B. 清静与淡泊
    • C. 痛苦
    • D. 忧愁

答案:

  1. B. 宋代
  2. C. 低贱的存在
  3. B. 清静与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之仪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在诗作中表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但李之仪更注重内心的解脱与宁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之仪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